中心理解题之总分结构

很多小伙伴做中心理解题一提到找行文脉络就头疼万分,不是从何下手。其实想要分清楚行文脉络也是非常容易的,理清行文脉络其实就是为了让我们找到文段的中心句,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中心句及分述句特征,在文段中能够进行有效识别。总分、分总、总分总、分总分等行文脉络,其实就是中心句,分述句在不同文段之间进行排列组合所形成的。而对于“总分结构”来说,就是开篇提出观点,后文是对观点进行解释说明的分述句。

那中心句有哪些特征呢?

(1)从内容上来说,就是通过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做出评价等方式给出明确的观点。

(2)从形式上来说,中心句往往会有主题词、关联词、程度词等标志做引导。

  

那应该通过什么方式来论证中心句呢,接下来我们掌握一下分述句的特征吧。

(1)举例说明:最简单的,也是考试中常见的分述句特征,可以使用“比如、例如”“……就是明证”等进行论证。

(2)数据资料、调查报告等:比如“据资料显示,每100万考生中就有XX位考生使用粉笔来刷题,并且通过上系统班而成功上岸”。

(3)正反论证:这其实是非常基本的论证方式,比如“有人用粉笔上了岸,有人不用粉笔就没上岸”,一正一反都在论证粉笔好。

(4)原因解释: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为“这是因为/由于……”等。

(5)并列分述:

①典型并列分述:“比如……;又比如……”等并列形式。

②复杂并列分述:对上述的四种分述句特征进行任意排列组合,如“原因+正反论证+举例子”,其中“原因+正反论证+举例子”都相当于论证文段开头观点的分述句,为并列分述。

接下来我们通过两道例题来强化一下这个知识点:

真题示例1

(2018 广州)肉食悖论指的是,一些人喜欢吃肉,但不能联想到提供肉的动物死去的场景。研究者发现,人们通过一种被称为“语言伪装”的方法,让有感觉的生灵与潜在的食物来源之间的关联变得更模糊,以此来消除这种认知失调。例如,我们提到肉时不直接说动物的名称,英语里把猪肉叫做 pork,牛肉叫做 beef,或者叫培根什么的。而 18 世纪的日本,由于当时的幕府禁止人们吃兽肉,偷吃肉的人以植物名称代指肉类,把马肉称为樱肉,把鹿肉称为红叶,把野猪肉称为牡丹。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语言伪装”是人类自欺欺人的表现

B.日本人对植物的热爱超过动物

C.文化因素是消解肉食悖论的关键

D.“语言伪装”有助于克服认知失调

答案:D

解析:文段开篇介绍肉食悖论的概念,人们存在喜欢吃肉但是不能联想动物死去场景的问题,随后通过“研究者发现”提出解决“肉食悖论”的方法,即利用“语言伪装”的方式,让动物和食物的来源关系变得模糊,从而达到消除认知失调的目的,后文通过“例如”举英语、日本等例子来验证前文观点,故文段主要说明的是“语言伪装”有助于解决认知失调的问题,对应D项。

A项,“自欺欺人”无中生有,排除;

B项,“日本人”的做法出现在文段尾句,属于举例论证部分,非文段重点,排除;

C项,“文化因素”概念扩大,文段介绍的是“语言伪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粉笔小提示】本题分述句特征为“例如”引导例子,文段结构为“观点+举例论证”,也就是常说的“总分结构”。

真题示例2

(2018 陕西)当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到来之后,将会出现比现在的马云更能“云”的公司。那个时候的公司,将在坚守其经济属性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其社会属性,呈现出社会组织的突出特征。因为,互联网、数字化、云计算、移动终端等技术,一方

面为企业赋能,让企业强大;另一方面也为消费者赋能,让消费者大联合。如果公司不突出社会属性,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它就无法持续“经济”下去。比如,一位消费者发现自己购买的汽车有“天然”缺陷,制造企业就会把同类车召回,否则,消费者就可能不再买它的任何一款车。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将改变公司的基本属性

B.社会属性是公司在未来必须凸显的一种特质

C.“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是公司社会属性的核心内容

D.智能化极大地提高了广大消费者团结的可能性

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到来之后的情况,接下来通过程度词“更加”引出观点,即未来的公司更加突出社会属性,呈现社会组织的特征。接下来通过“因为”进行解释说明,分别从互联网等技术“为企业赋能”与“为消费者赋能”的两个方面解释 “公司突出社会属性”的原因,接下来通过反面论证并以“汽车召回”制度为例进行说明。故文段的重点强调的是公司在未来必须突出社会属性,对应B项。

A项,“改变公司的基本属性”表述错误,文段论述的是公司在经济属性的基础上,将突出社会属性”,“基本属性”没有发生改变,排除;

C项,“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D项“提高消费者团结的可能性”均对应后文解释说明部分内容,非重点,且D项没有提及“社会属性”这一主题词,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粉笔小提示】文段前文提及观点,后文论述了原因、举例、反证,把各种分述句进行任意排列组合,均强调前文观点。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