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1-3参考答案
形考任务1
一、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
(√)2、阿吉里斯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提出了“不成熟—成熟理论”。
(╳)3、斯蒂格利茨由于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4、马斯洛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了著名的公平理论。
(√)5、美国学者巴纳德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动态平衡组织理论。
(╳)6、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罗森茨韦克。
(√)7、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8、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
(√)9、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内部环境。
(√)10、组织界限之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外部环境。
(√)11、“组织”一词,源自希腊文,1873年,哲学家斯宾塞用“组织”来指涉“已经组合的系统或社会”。
(√)12、与个别行政组织的决策转换过程相关联的更具体的力量被称为行政组织的工作环境。
(╳)13、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为非正式组织。
(╳)14、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规范性组织。
(√)15、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互利性组织。
(╳)16、规范地讲,行政组织是追求行政权力的组织。
(╳)17、韦伯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18、1911年,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的革命。
(√)19、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法约尔,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
(╳)20、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韦伯在《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提出了理想型官僚组织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
21、美国行为科学家赫茨伯格在其《工作的推力》和《工作与人性》等著作中,提出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激励因素、保健因素)。
22、西蒙指出,决策有两种极端的类型(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
23、里格斯指出,“棱柱型社会”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异质性;重叠性;形式主义)。
24、里格斯在他创立的“棱柱模式理论”中,将社会形态划分(棱柱社会;工业社会;农业社会)。
25、巴纳德认为,组织不论其级别高低和规模大小,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信息的联系;共同的目标;协作的意愿)。
26、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外部环境;内部环境)。
27、邓肯从组织环境的(静态与动态;简单与复杂)两个维度对影响组织的环境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28、依据学者们的研究,组织的环境分析过程主要包括(环境预测;环境扫描;环境评价;环境监视)等基本阶段。
29、伯恩斯和斯塔克将组织结构划分为(机械式组织结构;有机式组织结构)。
30、行政组织环境的基本特点为(环境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行政组织环境的差异性;环境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动性;行政组织环境的相互作用性)。
31、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透视组织,给予不同的定义,目前学界对组织界定的取向,主要有以下几种(动态的组织观;生态的组织观;静态的组织观;精神的组织观)。
32、依据邓肯的环境模式理论,从简单与复杂、静态与动态两个维度,组织存在的环境状态分别是:(静态-简单的环境;静态-复杂的环境;动态-复杂的环境;动态-简单的环境)。
33、按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的分工关系,人们把组织分为(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
34、美国学者艾桑尼以组织中人员对上级服从程度、上级对下级权力运用的关系,将组织划分为(规范性组织;功利性组织;强制性组织)。
35、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代表布劳及史考特,根据组织目标和受益者的关系,把组织划分为(企业组织;公益组织;服务组织;互利组织)。
36、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社会组织大体都发挥三种功能:( “聚合”功能;“释放”功能;“转换”功能)。
37、组织是一个纵横交错的权责体系,构成组织权责体系的三大要素为(职权;职务;职责)。
38、世界银行在其1997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指出,以下几项基础性的任务处于每个政府使命的核心地位,这些使命包括(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建立法律基础;保持非扭曲的政策环境;保护环境)。
39、古典组织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韦伯;法约尔;泰勒)。
40、韦伯对行政组织理论的建构是从权力分析开始的,认为存在着下列纯粹形态的合法权力,它们是(超凡的权力;传统的权力;理性——法律的权力)。
形考任务2
一、判断题(共20道题,每题2分,共40分)
题目1:我国地方各级政府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题目2:省级政府每届任期4年。(╳)
题目3:中国当前的城市,在行政级别上分为4个层次。(√)
题目4:市级政府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并接受国务院的统一领导。(√)
题目5: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县和民族乡三级。(╳)
题目6:在影响组织的各种因素中,信息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
题目7:人的行为首先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内在的愿望与冲动,即产生需要。(√)
题目8:赫茨伯格的双因素包括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题目9:期望理论中的激励力量取决于目标价值和期望概率的综合作用。(√)
题目10:决策是领导者的最基本职责。(√)
题目11:组织结构垂直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层级化。(√)
题目12:领导者通过及时调整各种关系,使各项工作、各个部门、各种人员之间能够和谐地配合,顺利完成组织任务,达成组织目标,这是领导者在履行其监督职能。(╳)
题目13:行政组织结构横向分化的结果与表现形式为组织结构的分部化。(√)
题目14: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称之为管理级别。(╳)
题目15:在单位和人数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为正比例关系。(╳)
题目16: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为完成一定的任务或使命,设置不同的上下层级机关或部门,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独立自主处理事务,不受上级机关干涉的组织结构体系为分权制。(√)
题目17:在一个组织结构体系中,上级机关或单位完全掌握组织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下级或派出机关处理事务须完全秉承上级或中枢机关的意志行事的组织结构体系为集权制。(√)
题目18:国务院是由全国人大组织产生。(√)
题目19: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题目20:秦朝的郡县制奠定了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行政建制。(√)
二、多项选择题(共20道题,每题3分,共60分)
“题目21:社会组织的结构与其他生物的和机械的系统的结构都具有如下共同的特点____ 。
稳定性;相对性; 层级性; 开放性及变异性
“题目22: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两大类。
组织的“潜结构”; 组织的“显结构”
“题目23:组织结构的“潜结构”的构成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
目标认同程度; 价值趋同程度; 能力互补程度; 气质协调程度
“题目24:组织结构分化的方式和途径为____________。
垂直分化; 平行分化
“题目25:促进组织活动一体化的手段和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
组织手段; 政策手段; 信息沟通手段; 目标手段
“题目26:组织设计中应注意组织设计的程序问题。一般来讲,组织设计的程序可有两种________。
演绎设计; 归纳设计
“题目27: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它_________。
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产生; 在国家行政系统中处于最高地位
“题目28:我国省级政府包括____________。
自治区政府; 直辖市政府; 特别行政区政府; 省政府
“题目29:乡级政府行使的职权有__________。
行政管理权; 行政执行权; 行政保护权
“题目30:我国特别行政区享有____________。
立法权; 独立的地方财政权; 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题目31:组织管理心理主要由___________组成。
个体心理; 群体心理; 组织心理
“题目32:人的行为机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
行为; 反馈; 需要; 动机
“题目33:下列因素中属于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中的激励因素的是___________。
工作本身的重要性; 工作富有成就
“题目34:推行目标激励理论的主要困难是____________。
目标难度的确定; 目标量化; 目标的公平合理
“题目35:群体发展大致经历的阶段有____________。
形成阶段; 成熟阶段; 磨合阶段; 成长阶段
“题目36:群体意识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
群体促进意识; 群体抵触意识; 群体归属意识; 群体认同意识
“题目37:行政组织领导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权威性; 综合性; 执行性; 时代性
“题目38: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源于_____________。
法律; 职位; 习惯; 暴力
“题目39: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源于_____________。
知识因素; 品格因素; 情感因素; 才能因素
“题目40:勒温将领导者的作风分为_________等类型。
民主; 专制; 放任
形考任务3
案例:【广场舞引发的矛盾】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立即停止违法行为!”3月29日下午,在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后,温州市区松台广场上空不断地回荡着这句话。声音是从松台广场对面新国光商住广场C幢4楼平台发出的。平台上架了6个大喇叭,正对着松台广场,目的就是对抗不堪其扰的广场舞。从当天下午2点开始,“警告声”一直播放到傍晚5点多。一些广场舞大妈实在受不了了,陆续打道回府。(《杭州日报》4月1日)
扯着大喇叭,对着居民区大放“民族风”的广场舞,已经成为不少城市居民的心头之患。跳舞的也不是没道理,这是强身健体、陶情冶性的娱乐方式,还能锻炼社交能力。而且舞迷们也不是恶人,多是大妈,就这么点爱好,还不让跳,好像有点说不过去。只是,苦了附近的居民,喇叭震天响,睡也睡不着,弄得小区的房子转手都困难;去说理吧,还架不住跳舞的人多势众,急火攻心,难免就有了过激行为。
仅以去年为例,4月,成都一小区几家临街住户由于长期受广场舞音乐困扰,一气之下向跳舞人群扔水弹;8月,北京昌平区,由于邻居跳广场舞放音响过大影响了自己休息,56岁的施某拿出家中藏匿的双筒猎枪朝天鸣枪,还放出饲养的3只藏獒冲散跳舞人群;10月,武汉一小区内正在跳广场舞的人群遭楼上业主泼粪……眼下,温州的高音炮,虽属于“功能型武器”,实在也是不得已之举。据说去年10月,在业委会的牵头下,温州新国光商住广场600余位住户一起出钱,凑了26万元,买了一套扩音设备“还击”广场舞音乐。这份“齐心协力”,比交物业费爽快许多,也足以窥见两者之间的纠葛之深、“广场舞”的扰民之烦。
地方部门也没闲着,今年年初,温州鹿城区还发布了“广场舞公约”,并由公安、环保、城管等部门联合执法。只是,这就像猫抓老鼠的游戏,执法人员来了,大妈们就调低音量,走了又调高了。跳舞也是合理的民生需求,噪音则是明显的污染,地方政府部门也管了问了,但这样的症结还是悬而未解,究竟谁该对此担责?
思考题:
1、在这个案例中,公共利益是什么?
2、面对这个问题,你觉得政府应该如何做出决策?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本次活动将以20分计入形成性考核成绩,要认真完成哦!
答题要点:
1.公共利益是指不特定的社会成员所享有的利益。各国立法基本上都没有对公共利益进行精确的定义,而只是采取了抽象概括的方式来规定。究其原因,乃是不得已而采取的方式。因为公共利益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一个与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等相类似的框架性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正因为如此,执法者在行使公权力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社会生活发展和变化的情况来维护某一种具体的公共利益,实现社会实质的公平和正义。此外,正是由于这种抽象性和概括性,通过公共利益条款能够赋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公平地处理案件,克服成文法所可能具有的滞后性。在公共利益面前,“小团体”的自由必须受到约束。城市管理应该改变相关法律法规缺失、执行者缺位的现状,加强对群众性娱乐活动的管理和引导,帮助参与者提高文明素质和公德意识,为公众创造安宁和谐的城市生活环境。广场舞伴随城市发展而来,是文化现象,也是社会现象。广场舞曾经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成果,是社会和谐的反映,但随着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加大,以及公众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广场舞噪声已开始对居民生活和社区秩序造成较大影响。在公共利益面前,“小团体”的自由必须受到约束。城市管理应该改变相关法律法规缺失、执行者缺位的现状,加强对群众性娱乐活动的管理和引导,帮助参与者提高文明素质和公德意识,为公众创造安宁和谐的城市生活环境。
2.(1).政府部门尽快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落实管理部门,明确管理措施和责任。 (2)按规定时间统一播放,严格控制音量(不超过80Db)和播放时间(不超过晚九点半),规定每个广场只能播放一台音响。 (3)尽快把群众文化健身广场建设纳入新的城镇建设规划,作统一合理的安排,避免类似矛盾的出现。 (4)社区居委会和街镇文体服务中心要定期组织培训,或组织“街舞”、“健身舞”比赛,进行有效的引导,使舞蹈样式和曲目相对积极向上,有益于身心健康。
形考任务4
一、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每小题2分,共40分)
(√)1.行政组织决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共同利益。
(√)2.行政组织决策是以行政权力为后盾。
(×)3.风险型决策的决策后果无法预测。
(×)4.确定目标是行政组织进行决策的起点。
(√)5.中枢系统是行政组织决策的中心。
(×)6.美国政治学家伊斯顿被认为是决策理论研究的开创者。
(√)7.在决策理论研究领域,杜鲁门提出了团体决策模型。
(√)8.现代观点认为,冲突既具有建设性又具有破坏性。
(×)9.组织中最佳的冲突状态是没有冲突。
(√)10.解决冲突的基本策略中具有“治本”性的是正视策略。
(×)11.合作意向都很高,宁可牺牲自身利益而使对方达到目的的冲突处理模式为协作型。
(√)12.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渠道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是一种正式沟通。
(√)13.信息的发讯者和受讯者以协商、会谈、讨论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与意见反馈,直到双方共同了解为止,这种沟通形式为双向沟通。
(√)14.组织系统中处于相同层次的人、群体、职能部门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为平行沟通。
(×)15.在组织管理中,书面沟通方式要优于口头沟通。
(√)16.作报告、发指示、下命令等属于单向沟通。
(√)17.20世纪90年代初陈国权开始研究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并提出了组织学习系统理论(OLST)。
(×)18.行政组织学习是一种全员学习。
(√)19.知识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经验、事实、判断以及经验法则。
(√)20.行政组织学习不是组织内部成员个人学习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社会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