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1、实质上,现代城市主要从(ACD)方面区别于农村地区。
A 人口数量和密度B 人口构成C 产业结构D 行政管辖
2、人类社会中城市形成的直接原因是(C)社会大分工。
5、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经济功能较弱,主要以(AC)功能为主。
A 人口的流动B总人口的增长C技术进步D 经济增长
8、各国城市化进程的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D),发展速度大为降低,进入平 稳阶段。
9、我国城市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可以归纳为(ABCD)。
A 建立在集体讨论基础上的首长负责制B 纵向层级的集权制
A 办公信息化B 政务公开化C 管理一体化D 决策科学化
A 大力发展城市群经济 B 城市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
C 城市间政府应该加强沟通 D 城市政府要注重政策向城市周边地区倾斜
12、一般认为,增长极通过( ACD )对区域经济产生组织作用。
13、在我国城市中,城市管理的核心主体包括(ABCDE)。
14、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党组织对城市国家政权机关包括(ABCD)起着领导作用,处于领 导地位。
A 市人民政府B 市人民法院C 市人民检察院D 市人民代表大会
16、市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主要是,具有地方(ABCD)。
17、(A)是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城市国家行政机关。
A 市人民政府B市人民法院C市人民检察院D 市政协
18、在我国城市中,下列的(ABD)属于城市管理的共治主体。
A 市行政管理体制B 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C 市政府构成体制D 市建制体制
22、在我国城市中,城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 以市一级党组织机构的组成 部分包括(ABCD)。
A 市党代表大会B 市委员会C市委常委会D 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23、下列的城市政府职能中,(AD)属于传统职能。
A 市行政管理体制B 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C 市政府构成体制D 市建制体制
25、市委对城市和城市政权机构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BCD)。
A 市行政管理体制B 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C 市政府构成体制D 市建制体制
A 战略措施B战略反馈C重点战略D 战略愿景E 战略依据
28、城市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ABCD)和获取。
29、世界银行组织认为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ABCD)的城市。
A 适于居住的B银行信赖的C治理和管理良好的D 有竞争力的
31、城市发展战略的依据就是城市制定发展战略时的基础和发展条件,包括(ABCD)
A 生活质量指标B 生态环境指标C社会进步指标D 经济发展指标
33、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容包括(ACD)的协调与统一。
34、根据国际经验,当城市化水平达到(B)以后,城市化将步入高速发展的阶段, 直至达到 70%以后才逐渐减速至平稳发展,我国正处在这样一个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区间之中
A 数额大B建设周期长C 资金回收慢D 利润率和折旧率低
36、城市财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主要来源于下列城市财政收入(ABCD)。
38、国土空间规划相比于传统规划的突出特点是(ABC)。
A 提供交易场所 B 办理交易事物 C 提供交易信息 D 代理土地交易
A 外部不经济B 信息不对称问题C非价值物问题D 自然垄断
45、(ACD)属于我国城市政府财政收入的一般预算收入来源。
47、在公共选择理论出现之前,对政府行为的假设有(ABC)
4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具有(ACD)的特征。
A 政府的低效率B政府赤字问题 C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D 政府的行为动机 51、一般情况下,把城市人口划分为(ABCD)。
52、依据一座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可以将城市划分为(ABD)。
53、在(D)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中,幼年比例小,老年人口多。
54、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考察,城市社区主要有(ABC)
55、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政府主导、居民响应参与、自上而下推行的社区治理模式(D) 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56、(D)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的比例小,幼年人口比例大。
57、从城市社区起源基础、产业和功能的不同出发,城市社区可以分为(AD)。
A 职业型社区B 法定社区C 自然社区D 居住型社区
58、关于社区的管理,国外主要的组织管理模式包括(BCD)。
60、我国目前的城市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ABD)。
A 水污染B 固体废弃物污染C 视觉污染D 大气污染
61、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AC)是日常管理的必要工具。
62、城市环境管理治理方面的制度包括(ABCD)。
63、一个理想的循环经济系统通常主要包括的行为者是(ABCD)。
65、城市环境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66、城市环境管理预防方面的制度包括(ABCD)。
67、我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重点是(ABCD)。
A 城市整体环境的恶化B土地资源的浪费和远期更新成本的增大
A 确定规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针 B 合理进行生产力布局
73、区域协同发展中实行多元调控模式的国家是(ABCD )
74、区域协同发展中实行弱调控模式的国家是(D ) 。
75、从问题的相互关系不同,区域协同问题可以分为(AD)。
76、(ABCD)在区域协调方面,实行强调控模式。
77、总体而言,区域协调机构的组织方式与运行机制可以分成(ABD)。
城市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共交通、医疗保险、社会福利、教育发展、城市建设。
1、明确城市发展战略的目标,即城市发展战略关注什么。
(1)培育多元主体共治;(2)对城市政府职能重新定位;(3)管理手段上注重引入私营部门的先进理念和法。
1、要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突出体现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性、科学性、协调性、操作性、权威性。
2、统一规划数据基础和规划期限,谋划全域全要素、陆海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3、夯实基础研究,在全面摸清家底、深入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4、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因地制宜编制规划。
5、对城市公共住房的需求量进行预测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什么?
1、保障性。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是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培育住房租赁市场,满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的重要举措。
2、政策支持性。公共租赁住房是由国家推动出现的,因此公共租赁住房的发展,尤其是发展初期,只有在国家特殊政策的支持下,才能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
3、租赁性。公差圆共穗庆则租赁住房则是向目标群体提供适当的租赁住房来保障其住有所居。
4、专业性。公共租赁住房不论是通过新建、改建、收购,还是通过在市场上长期租赁住房等方式筹集的房源,都不是为了自住,而是专业用于出租的。
(1)拓展社区服务;(2)发展社区卫生;(3)繁荣社区文化;(4)美化社区环境。(5)加强社区治安。
(1)进入规制。其主要手段有特别许可、特别注册制度和申报制;(2)数量规制。其主要手段有投资规制和产量规制;(3)质量规制。其主要手段有质量标准和规范、质量达标许可证、专门的检查监督制度等;(4)价格规制。其主要方法有边际成本定价、平均成本定价、历史最高水平限价以及投资回报率定价。
(1)采取户籍管理制度,户籍管理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政府对其所辖人力资源所进行的控制和规划。我国现行户籍制度是建国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而逐步建立起来的。种户籍制度适应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大规模经济建设对全国人力资源统一管理和调配的需要;(2)居民身份证管理,居民身份证制度是为了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一种管理制度;(3)城市计划生育管理,计划生育是指为了贯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这一基本国策,宣传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基本政策。
(1)减量化原则,循环经济的第一法则是要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因此又叫减物质化;(2)再利用原则,循环经济第二个有效的方法是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人们所购买的东西;(3)资源化原则,循环经济的第三个原则是尽可能多的再生利用或资源化。
11、处理社区自治组织与城市政府各级相关机构的关系中要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面向社区,重心下移的原则;(2)事权下移,责、权、利配套的原则;(3)以人为本,资源整合的原则;(4)有利于扩大民主、依法自治的原则。
1、生产性的企业管理,包括企业的外部和内部管理及与生产性企业管理相关的第三产业组织和管理;
2、城市发展与建设的规划,计划管理;
3、为生资和生活服务的城烂虚肆饥轿市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的建设与管理;
4、城市居民住宅在内的城市所有理筑物的管理与规划;
5、与城市经济运行直接有关的城市财政、金融等的系统管理;
6、城市土地与空间的管理;
7、城市劳动力成长、培养、安排、使用的管理;
8、与城市科技、信息、文化有关的经济指标管理;
9、城市自然资源和环境生态的保护与管理;
10、各类市场的统筹管理等。
(1) 未能突破行政区隔的束缚严重限制城市发展;
(2) 未能全面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影响的相关利益主体;
(3) 强调城市自身发展的影响。
14、当前我国区域协调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协调发展主要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是大力推行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把加快经济发展与促进社会进步结合起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要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整个社会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环境管理的核心问题,是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城市环境管理是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行为,积极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协调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系统的关系,达到既发展经济,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又不超出环境容量极限的管理活动。
(1)发展理念失准;(2)规划不合理;(3)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存在设计缺陷;(4)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滞后。
1协调管理目标的前瞻性与持续性;2注重城市管理主体的多元性与参与性;3注重管理决策的合法性与科学性;4培养管理式的系统化与市场化。
(2)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使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1)产业的分工与合作;(2)环境的治理与自然生态、人文资源保护;(3)基础设施建设的协或饥调和共享;(4)核团棚共同的行为规则和标准的制定;(5)区域整体形象塑造与创新网络构建。
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3)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4)污染者负担原则;
(5)依靠群众、齐心共管。
1、复合性。 2、人为性。 3、开放性。 4、更高的脆弱性。
1、大气污染,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的复合型污染直接破坏了城市大气环境。
3、固体废弃物污染,城市垃圾是城市环境的重要问题。
4、噪声污染、光污染、电磁波污染和视觉污染等在城市环境中的破坏作用也不容忽视。
1、城市环境的国家标准管理,具体管理内容包括:
(1)污染物控制指标管理;
(2)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它包括对污染物和污染源两方面的控制管理;
(3)城市环境总量结构控制管理。
2、制定城市环境发展战略;
3、城市环境规划管理;
4、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1)改革城市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 (2)广开渠道,解决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来源 (3)加强政府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领导 (4)把环境保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25、我国城市管理的政治性主体与参与性主体的关系是什么?
1、城市政府作为权力的主要载体,由城市选民选举产生,因此政府必须满足选民的要求。然而政府可以动用的资源非常有限(通常是预算资金),不能单独完成增加就业、完善设施等任务,所以政府必须寻求与市场力的合作。
2、企业、资本的所有者作为市场力的主要承载者,其最终目的是获得利润。他们趋向于同政府合作,但前提是政府要采取各种方式吸引企业,如减免企业税收,低价提供建设土地,简化建设审批手续,修改、简化规划条例等。这样,政府与企业就形成了“权钱政体”。这一联盟要受到来自社会力的制约。
3、在特定的情况下,政府也要谋求与社会力的合作,从而抑制大企业意志的膨胀或者向中央政府施加压力,获得补贴与各种支持。这样就形成了“权力与社会力政体”,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争夺国际资本和投资项目是在全球舞台上进行的。由于国际资本的高度流动性,地方政府和一城一地的市民在和市场力谈判时的筹码越来越少,甚至国家政府的影响力也在下降。如果政府真的和社会力结成同盟,坚持要求大企业做出让步,则大企业完全可能会投资到别的城市甚至别的国家”。因此,这一联盟要因时、因情势发挥作用。
26、为实现“良好的管治”,城市政府和其他主体进行的行动应禀承哪些原则?
1、良好参与
2、遵守法规
3、透明度
4、响应
5、舆论导向
6、公正与宽容
7、有效且高效率
8、可计量的且财政可行的,良好的管治
1、市建制体制
2、市政府构成体制
3、市行政管理体制
4、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
1、发展、管理街道经济
2、城市管理,包括辖区的市容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市政设施和园林绿化管理、环境保护等
3、做好民政工作,包括举办社会公共福利事业,做好优抚救济、拥军优属、婚姻登记等工作
4、发展社区服务,包括开展老年人服务、残疾人服务、便民利民服务、民谷改革服务等社区服务活动
5、人口管理,包括辖区内居民有计划生育管理、劳动人口就业管理、暂住人口管理等
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包括做好普法宣传、人民调解、治安保卫、维护社会秩序等
7、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发展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科技、社区体育卫生保健,以及培养“四有”新人的工作
8、行政管理及办理区政府交办的有关事项
9、指导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
10、加强街道党的建设,等等。
城市人口运动包括城市人口存量、流量、结构等变化趋势。1、城市人口存量不断增大;2、城市人口流量不断增大;3、城市人口结构变化。
(1)采取户籍管理制度,户籍管理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政府对其所辖人力资源所进行的控制和规划。我国现行户籍制度是建国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而逐步建立起来的。种户籍制度适应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大规模经济建设对全国人力资源统一管理和调配的需要;(2)居民身份证管理,居民身份证制度是为了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一种管理制度;(3)城市计划生育管理,计划生育是指为了贯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这一基本国策,宣传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基本政策。
文源:国家开放大学课程期末辅导资料,封面图源:国家开放大学课程封面。资料仅供备考复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