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权威型的教养方式中,父母对对孩子的需求和观点不敏感,希望孩子听从自己、服从自己,尊重自己作为家长的权威。
4.在心理咨询的帮助和改变阶段,咨询师需要帮助来访者掌握咨询中习得的新东西,使得来访者在日后离开咨询师之后,依然可以自己应付周围的环境,自己做自己的治疗者。
1.对于儿童语言的发展,最先掌握的是虚词,然后是实词。
2.按照埃里克森的观点,青年期个体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3.自闭症是一种在社会互动与沟通方面有缺陷的严重发展障碍
4.当个体处于中年期阶段,哪一种智力开始逐渐下降?
1.婴儿一出生就有了自我意识,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完善。
2.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人格一旦形成是不会改变的。
3.人们常常和自己身边的人或者与自己相似的人做比较来认识自我,这种社会比较的方法不利于个人的成长与进步。
4.自我中心是一种常见的自我认识偏差,自我中心的人指在思考问题和做事情的时候,始终以自我为中心,一切从“我”字出发,很少能够顾及他人的感受和社会的利益。
5.“性格就是命运”,人格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这说的是人格的功能性的特征。
1.注意转移是指有意识地抑制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情绪表达,从而使情绪得到调节的一种策略。
3.情绪宣泄时采用的替代性表达法,是指通过间接表达情绪,使情绪得到释放的一种情绪调节方式。例如,通过倾诉(直接与人倾诉或通过写日记等方式间接倾诉)的方式宣泄不快的情绪,从而使情绪恢复平静。
5.无论压力源是否可控,我们都应当首选认知和情绪应对策略。
1.学习动机是从事学习活动的推动力量,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就一定越高。
2.随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人们不由自主地对那些强烈的、新颖的和感兴趣的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3.测试效应的存在说明,对记忆进行提取才是使所记忆内容得以长期保持的关键。
4.画思维导图是一种编码与组织策略,尤其适合有视觉型偏好的学习者使用。
5.做笔记是一种精细加工策略,尤其适合有读写型学习偏好的学习者使用 。
1.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或某些特征出发,推论到其他方面的特征的现象叫“投射效应”。
2.互补性吸引指人们往往会喜欢与自己在态度、观点、价值观等方面相互补的人进行交往。
3.人际吸引有一个规律是互惠性吸引,即我们容易喜欢那些同样喜欢我们的人。
4.在与他人对意见不一致的问题进行讨论、协商时,应尊重别人的意见,避免直接指责。直接指责,是一种对对方的否定,使对方处于强烈的自我防卫状态。
5.共情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我们本能地会与所有遇到的人共情。
1.职业规划是一个静态的过程,一旦确定职业目标就不再改变。
2.在生涯发展中,短期目标比长期目标更具体,对个人的影响更直接。
3.职业规划应该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不需要考虑外部环境因素。
4.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于选择合适的职业非常重要。
1.生命的有限性表现在:生命存在的时间有限,生命具有无常性,生命具有联系性。
2.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解释,当人们的较低层次需要获得满足之后,有可能体验生命的价值和获得高峰体验。
3.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产生的情绪体验和幸福感受是相同的。
4.心流描述了一种个体在全神贯注于某项活动时所体验到的高度专注和充实的心理状态,通常伴随着高度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5.正念是一种通过将注意指向当下目标而产生的,不加评判地对待此时此刻各种体验的意识状态。通过正念练习,可以提升专注力、减少压力并提升整体的心理健康。
写作提示:比如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专题和模块是什么?为什么?给你带来了什么样触动和影响?你有没有什么原本的想法和观点在学习了课程之后发生了改变?你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八章中的第二十二模块:生命意义的基础概念知识读完这段关于生命意义的基础概念知识,我深受启发,思绪万千。这段阐述不仅科学而全面地定义了生命,更深入探讨了生命的多个面向及其对个体心理健康的重大影响,为我们理解自身的存在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首先,生命的有限性提醒我们珍惜时间,勇于面对生命的无常与联系性,激励我们活在当下,积极创造价值。这让我反思,每个人的生命虽短,但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活出深度与广度,是我们每个人都应深思的问题。生命不是单纯地流逝,而是在有限的时光里寻求无限的可能。
其次,生命的双重属性——自然性与社会性,揭示了人作为生物与社会成员的双重身份。这种双重属性要求我们在遵循自然法则的同时,也要遵守社会伦理与道德,体现了人的复杂性和生命的丰富性。这促使我思考,如何在自然本能和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贡献于社会。
再者,生命的创造性与完整性是鼓舞人心的概念。创造性强调了个体在生命历程中不断成长、创新的重要性,鼓励我们主动把握生活,探索未知,实现自我超越。完整性则提示我们追求生命的和谐统一,不仅仅是物质与精神的平衡,还包括对生命各阶段的全然接纳与整合。
最后,生命意义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尤为引人深思。它不仅能够提供生活的方向,增强个体的韧性,还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成为心灵的支柱。缺乏生命意义感可能导致的心理问题和社会现象,如“星期天精神病”,警示我们内在精神世界建设的重要性。弗兰克尔的观点——对生命意义的追求是生活的基本动力,激励我们不断探索,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找到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