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电力工程公司用工模式优化探讨

这篇论文是本站精选的
管理论文范文,主要从要充分吃透企业各用工模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更要吃透政策导向,认真研究《劳动合同法修正案》中关于合同工和劳务派遣工的相关条目,要在遵循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向所属各类用工模式的员工耐心解释每一项条款的意义与各自需要承担的责任,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后续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指责的情况发生。

摘要:本文从 Z 电力工程公司的视角,对其在用工模式上出现的突出问题作了细致的研究和分析,也取得了一些成果。(1)用工企业在进行用工模式的改革前,要充分研究本企业的各类用工模式及所占比例、主要问题,要从本跟上区分主动改变和被动跟随的区别,不能人云亦云,一定要摒弃 周围企业都改了,我就要改 的思想。要充分吃透企业各用工模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更要吃透政策导向,认真研究《劳动合同法修正案》中关于合同工和劳务派遣工的相关条目,要在遵循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向所属各类用工模式的员工耐心解释每一项条款的意义与各自需要承担的责任,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后续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指责的情况发生。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随着电力改革的加深,新能源将逐步发展起来,风能、光伏发电、核电将逐步替代火电等高耗能产业。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电力行业这一传统高危行业自动化程度将进一步扩大,将来有可能实现无人变电站,机器人巡线维修等。同时由于产能过剩,经济增长放缓,电力工程建设将进一步放缓。种种背景下,电力工程公司发展空间被一再压缩,在现有阶段下,只有深挖内需、严控成本,并在该过程中逐渐转型,才能在后续市场化进程中占有一席之地。

Z 电力工程公司是电力行业典型的大型国有企业。成立于 1958 年,原隶属于国家电网,2013 年改革时划归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主要从事火电、核电、送变电、维护检修、洁净能源、钢结构制造等十多类不同业务。国有企业设立之初的目的是公益法人性质,但同时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其也具有盈利法人特点。因其公益性的性质,设立之初是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地区发展的需求,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的长足发展,原有企业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员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总体需求,而且其盈利性需求更加明显,不仅要满足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更要满足人员稳定、总体的市值持续增长的目的,现有经济新常态下,发展前景受阻,发展后劲不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性企业往往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的根本目标来进行整体资源配置。而在整个经济社会运转过程中,尤其是新常态经济运行形势下,也必然有一些涉及国计民生的、不可或缺的行业存在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经营风险高的情况,这样的行业私人资本往往不愿投资或极力回避。任由发展,必然形成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满足国民经济长足发展和社会稳定,大批量涉及国计民生的行业就需要国有资本的介入,来承担一些高投入高风险行业的建设和运营,为国家稳定提供担保。其次,有一些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甚至稀有矿产、储量有限的资源等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需要国家从宏观层面上进行有序的管控和合理的调配,以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私人企业难以站在宏观经济的角度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此外,由于私人资金追逐利益最大化的诉求,或会短时间内扰乱市场,形成局部的垄断或者对国民生活带来压力,在这个过程中,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弥补市场失灵,实施政府干预的作用,特别是在经济危机产生的时期。西方国家建立和发展国有企业常常和稳定经济、克服经济危机有关,例如二战后的日本和德国。建立和发展国有企业既有扩大就业、解决失业问题的作用,又能通过增加投资,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目的

在 厂网分离 的电力体制改革前,我国电力实行的是 垂直一体化 的运营模式,国家电力公司处于行业的绝对垄断地位,拥有发电、配电、输电、售电的管理权限以及电网这一垄断资源。而在 2002 年实行 厂网分离 以后,电力公司被分区域、分行业分拆为各大电力集团,各电力集团又囊括了区域范围内的施工类电力企业,工程类电力企业由于其特殊性和专业性,每个省份、甚至部分地市都有自己的工程类公司,初期的地方保护主义很明显,但随着改革的继续深入,市场化的效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作用逐渐凸显,而且部分不能及时转变战略方向的企业纷纷陷入入不敷出、连年亏损阶段,随着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近几年,国外的 ABB、西门子、施耐德等电力企业纷纷涌入我国,打破了对电力人才的垄断。国内外各大电力集团对人才的争夺也日益激烈。

由于 Z 电力工程公司原是上海电力工程局下属起重队,后为了完成浙江省内工作需要成立独立公司,多次改制后成为国家电网附属国有企业,但是基于当时整体社会环境,Z 电力工程公司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仍然留有浓重的行政管理痕迹,具有浓烈的半行政半企业管理氛围。我国电力施工企业的垄断主要不是基于市场竞争而形成,更多的是具有地方保护主义性质和政府意志体现。随着电力工业的深入改革,国有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也日趋复杂多变,在脱离上述两种形式庇护后,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如何转变已有的管理观念和用工模式、顺势而动,提高经营效率亦成为 Z 电力工程公司函待解决的问题。

在用工模式上,Z 电力工程公司目前是多种用工模式并存的情况,主要有长期合同职工、劳务派遣工和外借工。由于多种用工模式的存在,各类问题也逐渐凸显,如混岗现象、同工不同酬、多头管理和差别待遇问题等都是各类矛盾的激化点。随着各类矛盾的尖锐化,劳动纠纷和各类信访也日益增多。

………………………….

第二章 Z 电力工程公司用工模式现状分析

第一节 Z 电力工程公司简介

电力工程作为我国实体经济的基础性工程,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电力工程主要分为输电线路施工、变电站施工、发电站施工等几个大类,而且目前来说,Z 电力工程公司主要业务为发电站施工工程,是整个电力行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对于 Z 电力工程公司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我国电力行业的整体状况及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

Z 电力工程公司目前隶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是一家国际化、多元化的大型工程企业,从事核电、火电、送变电、钢结构制造等十多类不同业务,目前施工地域遍及我国二十余个省市自治区,并承建了印尼、埃及、越南、土耳其、孟加拉、老挝、缅甸等电力工程,以及钢结构制造、电厂运维检修工作,为省内及全国电力工程行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发电站施工工程不仅是清洁能源、化石能源的载体,还是能源转化的基础,只有各类形式的发电站功能完备、指标先进、建设周期可控,才能完成能源转化以及输送的作用,Z 电力工程公司的业务范围,涵盖了电力行业从发电到送变电的全过程,可作为整个行业的典型来分析研究。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是国家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能源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在中国能源的优化配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发展的全局看,近年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综合实力快速提升,2019 年位居世界 500 强企业第 364 位(虽已连续 7 年上榜,但从 2017 年开始,排名已逐年下降,2019 年经营状况尚可,扭转了从2017 年开始利润连年下滑的趋势),从整体来看,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周转率、净利润增长率等指标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Z 电力工程公司作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第一梯队公司,在整体运营和企业营收上为集团公司做出了巨大贡献。从长久来看,充分发挥 Z 电力工程公司作为电力建设企业的功能,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助推国民经济更加高效发展、社会更加和谐、生活更加美好是 Z 电力工程公司的神圣使命。

图 2-1 Z 电力工程公司组织结构图

图 2-1 Z 电力工程公司组织结构图

………………………

第二节 Z 电力工程公司用工模式沿革

Z 电力工程公司用工模式的变革也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一个小小缩影。用工模式的改革与发展也必须适应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和国有企业的改革。首先我们来研究一下宏观上国有企业用工模式的多次转变,进而分析 Z 电力工程公司用工模式的沿革。自国有企业(原称国营企业)成立以来,主要经历了几次用工模式的转变,Z 电力工程公司在这个阶段也跟随大环境而进行了相应的用工模式的变革,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

一 Z 电力工程公司改革开放之前的用工模式

Z 电力工程公司作为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前的用工模式完全与国家整体环境和政府指令相适应。在改革开放之前,电力企业处于完全全民所有制阶段。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国处于基本的国家调控的计划经济阶段,国营企业属于全民所有,由国家(各级政府)行使管理权,国家对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实行高度的统一管理,当时的企业是一个承担社会功能的组织,企业职工基本是终身雇佣,可以顶替,父母退休后子女可入厂上班,几乎所有与生活相关的功能企业均有配套设施。此阶段 Z 电力工程公司的用工人员性质也基本符合上述特点,并且 Z 电力工程公司用工都是由国家实行统一招收和分配,其用工数量和招收范围均经过严格审批。同样,被分配到 Z 电力工程公司的劳动者本身也没有自由选择职业、企业、就业地点的权利。各部门、地区和单位之间的劳动力流动权力由产业主管部门及各级劳动部门掌握。劳动力分配属于政府行为,由国家实行 统包统配 。

Z 电力工程公司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代,是跟随整个社会环境而形成的固定工制度, 根据该种用工制度规定,劳动者一旦经国家各级劳动人事部门正式分配、安排招收录用到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便终身为国家职工,只要不因过失而开除,不再失业。 在这一大的用工制度下可看出,Z 电力工程公司各类人员和公司之间不受契约关系的约束,而是受国家计划约束,两者之间仅存行政隶属关系。

……………………………..

第三章 Z 电力工程公司用工模式问题分析…………………………………20

第一节 Z 电力工程公司用工模式问题调研……………………….20

一 调研情况说明…………………………………..20

二 调研结果分析……………………………………20


第四章 Z 电力工程公司用工模式优化策略与实施保障……………….30

第一节 Z 电力工程公司用工模式的优化原则及目的………………..30

一 用工模式优化原则……………………………………30

二 用工模式优化目的…………………………………….30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45

第一节 总结………………………………………………. 45

第二节 展望……………………………………. 47

第四章 Z 电力工程公司用工模式优化策略与实施保障

第一节 Z 电力工程公司用工模式的优化原则及目的

一 用工模式优化原则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公司在 2019 年提出 报国、专业、创业、奋斗 的总目标,其中 人才强企 是较为重要的支撑之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提出加大教育培训、专业培训、技能培训的投入,加强各类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健全完善科学的人力资源配置、评估、开发和激励机制,健全人才培养及发展渠道,建立完善的跟踪机制,最终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各类型集团公司所需的人才队伍,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创造创新能力,为集团公司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队伍支撑。

根据集团公司要求,并为了更加契合集团公司要求的 人才强企 的战略重点,Z 电力工程公司用工模式的优化势在必行。用工模式优化是以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为目的,为企业各类人员搭建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平台,并不断完善和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各类型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基本素质,最终实现各类型用工模式的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二 用工模式优化目的

根据本文上述分析可知,不管是长期合同职工,还是劳务派遣工、外借工等用工模式,都存在着共性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职业发展空间、薪酬分配、劳动积极性等方面。因此,对于 Z 电力工程公司用工模式的优化,要从上述问题入手,从根本上改变上述问题,进而达到用工模式优化的目的。

图 2-2 2018 年末各用工模式人数分布图

图 2-2 2018 年末各用工模式人数分布图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总结

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进入新世纪,最终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国有企业的改革,归根到底是用工模式的改革,但公司的用工模式和用工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常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到的各方利益太过复杂,因此在改革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本文从 Z 电力工程公司的视角,对其在用工模式上出现的突出问题作了细致的研究和分析,也取得了一些成果。(1)用工企业在进行用工模式的改革前,要充分研究本企业的各类用工模式及所占比例、主要问题,要从本跟上区分主动改变和被动跟随的区别,不能人云亦云,一定要摒弃 周围企业都改了,我就要改 的思想。要充分吃透企业各用工模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更要吃透政策导向,认真研究《劳动合同法修正案》中关于合同工和劳务派遣工的相关条目,要在遵循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向所属各类用工模式的员工耐心解释每一项条款的意义与各自需要承担的责任,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后续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指责的情况发生;(2)针对于长期合同职工,一方面他们有一定的优越感和归属感,但另一方面却没有了向前冲的积极性和热情,在用工模式优化过程中,也要有充分的决心去改变国有企业 能上不能下、能升不能降 的思想痼疾,给一部分人更大的发展空间,让尸位素餐者无立锥之地,在长期合同职工中引入淘汰机制,盘活人员流动性,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整体的工作效率;(3)针对于劳务派遣用工模式,要注重满足其利益诉求,像 Z 电力工程公司这种国有企业里面,长期合同职工往往不会主动放弃此类职位,但受到编制的限制,不可能也不允许所有人都来享受这种待遇,因此出现的劳务派遣形式的用工模式也在此与长期合同职工有了根本性的区别,但从本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其实劳务派遣用工的诉求不仅仅是 同工同酬 ,而是一份稳定的工作和归属感,能让自己在青春奉献殆尽后有份安定的保障。因此,针对于该部分长期在公司技术岗位工作并能承担相应责任的人员,通过本文研究,也提出了一系列的转岗、转聘形式的解决方案,用以提升该部分人员的工作幸福感、归属感、安全感,进而更好地解决劳务派遣用工的管理问题。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