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黄龙县农村治理能力提升思考

本篇论文是电大作文网精选的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结合相关政策和黄龙县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坚持综合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和地域性等原则,选取黄龙县经济建设能力指标(人民生活、产业发展);政治参与能力指标(自治参与、民主法治、德治引领);文化发展能力指标(公共文化、科教发展);社会服务能力指标(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生态环保能力指标(环境保护、生态建设)。

摘要: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在新公共服务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和善治理论的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相关政策和黄龙县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坚持综合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和地域性等原则,选取黄龙县经济建设能力指标(人民生活、产业发展);政治参与能力指标(自治参与、民主法治、德治引领);文化发展能力指标(公共文化、科教发展);社会服务能力指标(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生态环保能力指标(环境保护、生态建设),5大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来构建黄龙县农村治理能力指标体系。

一、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一)概念界定

1.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又称为农村,在我国的行政区划中属于最低一层,国内大部分学者将其定义为人口分布不集中,主要依靠发展农业为基础活动的地域。农村相对应的则是城市,依靠发展工业和服务业为基础活动的区域。从不同的活动方式以及人口的聚集性来区分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的发展速度快于农村[48]。因此在中国的广大农村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发展缓慢、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等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方式不同导致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差距较大。振兴强调发展的复兴与兴盛。 农业,农村,农民 简称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短板。为有效解决我国 三农 治理的短板,党中央的十九届领导班子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三农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从战略高度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是对新时代农村建设的更新,24字概括了我国今后农村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具体的建设要求[49]。因此乡村振兴战略不只是为解决我国 三农 问题而提出来的,更是解决农村与城市两者之间的发展问题,从而促进农村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因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应时之举。在中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国家治理的重点向治理效能的转变[50]。其中根本目的是实现产业兴旺,这就对乡风文明要求就非常重要了,治理的有效性是根本保障,最终的目标是实现生活富裕。农村作为特殊的治理场域,涵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五个层面,党中央着眼全局为缩小城乡间发展差距,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的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站在更高的战略角度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建设[51]。该战略的提出准确的反映了我国当今农村治理的现状从而提出适时性的举措,同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举。

2.农村治理

20世纪90年代治理被首次提出,将其定义为治理主体通过运用治理手段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和社会资源分配的过程[52]。而20世纪初学者们进行对乡村治理进行研究,将乡村治理等同于农村管理,农村治理内容随着历史进程的不同而有所调整。目前,学术界对农村治理的定义尚未有统一口径。早期学术界将村民自治看做是农村治理,强调发挥村民的自主性。早期民主政治制度主要是通过村民自治这一举措来体现,赋予群众管理村级事务的权利,促进农村民主建设[53]。国内学者贺雪峰教授认为农村社会秩序的良性维系需要依靠优化乡村自主管理方式,农村治理主体积极参与农村事务的发展,并提供建设性意见[54]。

……………………

(二)基础理论

1.新公共服务理论

新公共服务理论在20世纪80年被提出。罗伯特 登哈特将公共服务、民主规范和公众参与这三大核心要素融入到公共行政行为中。该理论着重强调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为实现维护公共利益的目标,在制定决策和执行过程中对自身定位准确,对治理模式的创新与优化,从而稳定社会秩序[58]。其次政府在进行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中调整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注重以人为中心的原则,搭建沟通共享平台,强调与公众进行及时高效的沟通,畅通沟通渠道,确保信息的双向互动满足公众需求,从而保证各项公共事业有序开展[59]。最后,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政府不仅仅注重效率,更应当对服务的质量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同企业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企业为了追逐商业利益只注重效率,政府在整个社会运转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当中,注重公众的信息反馈,及时做出调整战略来应对公众的需求。因此,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对管理理论的丰富与发展,通过对政府职能的转变,注重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进而促进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转。

2.多中心治理理论

埃莉诺 奥斯特罗姆和文森特 奥斯特罗姆提出多中心治理理论,运用实证方式对农村社区的公共池塘的资源配置问题进行研究。表示搭便车行为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在发展中国家公共池塘资源的分配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个体注重对自身利益的保护导致公共资源的过度浪费[60]。多中心治理理论强调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注重群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当出现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时,通过借助社会和个人力量来解决社会公共事务的问题。梳理国家、市场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加强三者之间的协调配合,在降低政府行政成本的同时提高政府行政效能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调动公众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社会秩序的良好运行和农村现代化的建设来提高社会治理效率[61]。因此,本文运用多中心治理理论对黄龙县农村治理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基础。农村治理作为特殊的治理场域,其治理主体的多元性必将影响治理能力,从而为当前农村治理提供理论准备。

图4-1   2016-2020黄龙县城乡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图4-1 2016-2020黄龙县城乡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二、黄龙县农村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为有效衡量农村治理能力建设水平,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农村治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不同的维度描述治理能力的各种指标形成的有机评价系统是保证评价质量的关键,从而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因此,构建一套科学性、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需满足以下原则:

1.综合性原则

农村社会作为特殊的治理场域,涉及到农村社会的方方面面。在进行指标选取的过程当中应当全方位的尽量去综合反映这些方面,能够高效反映具体研究指标的详细情况,既要反映局部特性,又要反映总体特性,以至于最后在进行治理能力评价时产生良好的效果。

2.层次性原则

农村治理能力指标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同时子系统又由多个指标系统构成,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采用分层处理的方法,不仅可以在结构上直观清晰,同时逻辑顺序上应该保持主次分明,分层级将不同的研究对象放在不同的指标级别上,使得评估结果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3.可操作性原则

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农村治理能力指标体系不仅反映当地的治理能力,还能够体现出农村社会各方各面。在具体指标选取中注重对外部指标和内部指标的搭配,数据选取的过程中注重数据的真实性与客观性。考虑某些具体指标是否具体可操作性,要尽最大可能保证指标体系中设置的具体指标能够容易收集数据且相对容易真实计算。

4.地域性原则

为有效提升农村治理能力,通过对特定地区的农村治理能力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在具体指标的选取过程当中注重根据当地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建设、社会生态等情况,确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指标内容,在构建过程中要尽可能涉及关键的指标,以这些关键指标为基础尽最大可能反应当地治理水平的真实情况,体现 地方政府 农村社会治理能力的独特性。

…………………..

(二)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1.政策依据

(1)我国相关政策战略要求是构建指标体系的重要参考

党的十九大的召开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当前以及未来解决 三农 问题的重要指导战略,为高效、科学有序推动乡村产业、文化、生态等方面振兴。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为代表的国家机关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性文件。将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内涵(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作为一级指标,其次选取相关细化指标作为二级指标构成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主要指标,(如下表所示)[64]。因此,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指标为参考依据为我们进行农村治理能力指标设计提供参考。

表3-1  乡村振兴规划主要指标

表3-1 乡村振兴规划主要指标

……………………………..

三、黄龙县农村治理能力的现状 …………………… 26

(一)黄龙县基本情况 ………………………. 26

(二)黄龙县农村治理能力发展的现状 …………………………. 26


四、黄龙县农村治理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36

(一)黄龙县农村治理能力存在的问题 …………………………. 36

1.经济建设支撑能力不强 ………………………… 36

2.民主政治共治能力不足 ……………………….. 36


五、黄龙县农村治理能力的提升路径 ………………………………. 39

(一)提高经济建设支撑能力 ………………………………… 39

1.培育农村专业人才,注入新鲜血液 ………………………… 39

2.做强村级集体经济,拓宽增收渠道 ………………………… 39

五、黄龙县农村治理能力提升路径

(一)提高经济建设支撑能力

1.培育农村专业人才,注入新鲜血液

人才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建立健全人才培育机制是重中之重。引导新型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扎根农村,服务基层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黄龙县政府应当制定相关管理办法等激励措施,建立健全人才认定标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加快引进优质企业先进管理等措施,实施青年人才 生根计划 ,积极联系高校毕业生扎根农村,配套建立健全人才生活保障机制。另一方面,实施 人才反哺农村 计划。为向农村输入新鲜血液,开展 乡村振兴专员 志愿服务活动,定期安排大学生参与农村现代化建设,吸引优秀人才向农村聚集。实施领导干部驻村计划,聘请5-10名农业专家在乡村振兴试点村开展陪伴式服务,壮大乡村人才建设,振兴乡村经济。

2.做强村级集体经济,拓宽增收渠道

黄龙县坚持以发展生态旅游为引领,实施旅游品牌带动战略,打造 旅游+ 全域旅游新模式。进一步拓宽农村产业发展路径,打造特色民宿,形成地方文化特色,加快乡村农业资源与旅游资源相融合,培育一批新业态、新产业的乡村经济发展格局,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得益于黄龙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优势,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助于激发乡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实现产业与乡村建设的协同发展,整合农村公共资源,提高农村利用率,有效避免资源使用浪费现象,拓宽当地村民增收渠道,推动黄龙农村经济治理现代化水平迈向新高度,乡村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

结论

(一)主要工作

1.构建了黄龙县农村治理能力指标体系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在新公共服务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和善治理论的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相关政策和黄龙县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坚持综合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和地域性等原则,选取黄龙县经济建设能力指标(人民生活、产业发展);政治参与能力指标(自治参与、民主法治、德治引领);文化发展能力指标(公共文化、科教发展);社会服务能力指标(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生态环保能力指标(环境保护、生态建设),5大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来构建黄龙县农村治理能力指标体系。

2.计算黄龙县农村治理能力指标权重并进行综合测评

在构建黄龙县农村治理能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笔者通过实地调查走访,收集相关数据资料,运用变异系数法计算黄龙县农村治理能力指标权重并进行综合测评发现,该地区在进行农村社会治理时,进行了一定的计划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在涉及生态维护建设类指标中取得了比较高的分数,这说明黄龙县坚持 生态立县 的发展战略,注重对农村生态的建设。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对于一些经济类指标,说明黄龙县在产业发展过程当中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体系,这将是之后工作的重点、难点与突破点。

3.剖析了黄龙县农村治理能力的问题及成因

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变异系数法对黄龙县农村治理能力(经济建设能力、政治参与能力、文化发展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生态环保能力)进行综合测评对数据的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黄龙县农村治理能力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主要包括(1)经济建设的支撑能力不强;(2)民主政治的共治能力不足;(3)乡风村纪的引领能力不够;(4)社会服务的供给能力不敷;(5)生态环保的美治能力不及。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