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考常识必备-地理篇

联考常识必备-地理篇

中国地理

一、国土概况

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

1.领土四端

(1)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2)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

(3)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3)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2.邻国

我国与14个国家接壤: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我国同6个国家隔海相望: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二、人口概况

2019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为140005万人。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1/5,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92%;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

三、地形地势

1.三大阶梯

(1)第一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第二阶梯: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组成,海拔多在1000~2000米;

(3)第三阶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自北向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原的边缘镶嵌着低山和丘陵。

2.四大高原

(1)青藏高原:雪山、湖泊、草地相间分布,冰川广布;水能、地热能、太阳能资源丰富;

(2)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气候干燥,地势平坦;戈壁、沙漠、草原广布;煤、铁、稀土丰富,畜牧业发达;

(3)黄土高原: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

(4)云贵高原:有喀斯特地貌,其典型景观为石林;

3.四大盆地

(1)塔里木盆地:世界第一大内陆盆地,内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雅丹地貌,

(2)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内有额尔齐斯河,

(3)柴达木盆地:富含盐、石油,以及铅锌矿等金属矿藏,有“聚宝盆”之称,

(4)四川盆地:被称为“紫色盆地”;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之称。

4.三大平原

(1)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辽河平原、松嫩平原三部分组成,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广泛分布着肥沃的黑土,盛产水稻、玉米等;

(2)华北平原:我国第二大平原,由黄河、淮河、海河冲积形成,故又称黄淮海平原;

(3)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纵横,湖泊众多,盛产稻米、棉花等。

5.主要地貌

6.重要地理分界线

四、江河湖泊

1.主要河流

(1)长江:世界第三长河,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峰,流经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级区域,注入东海。

(2)黄河:亚洲第二长河,发源于青海省中部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级区域,注入渤海。

(3)京杭大运河:纵贯京、津、冀、鲁、苏、浙6省(直辖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4)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2.主要湖泊

(1)淡水湖:江西的鄱阳湖、湖南的洞庭湖、江苏的洪泽湖、横跨江苏和浙江两省的太湖、安徽的巢湖。

(2)咸水湖:①青海省的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咸水湖;②西藏中部的纳木错是我国第三大咸水湖,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湖泊。

3.名山大川

(1)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北岳恒山(山西)、南岳衡山(湖南)、中岳嵩山(河南)

(2)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

(3)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

四、中国之最

最长的河流——长江

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

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

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最高的盆地——柴达木盆地

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

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最大的海峡——台湾海峡

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最大的群岛——舟山群岛

最高点——珠穆朗玛峰

最低点——新疆吐鲁番盆地中的艾丁湖

面积(含海)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海南省

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世界地理

一、七大洲

1.七大洲简介

(1)亚洲:为世界第一大洲(占全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同时也是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人口居世界第一位;

(2)非洲:面积世界第二,代表性国家如埃及、南非、苏丹等;

(3)北美洲:面积世界第三,最主要的两个国家——美国和加拿大均为发达国家;

(4)南美洲:面积世界第四,代表性国家如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秘鲁、巴西、智利、阿根廷等;

(5)南极洲:面积世界第五,同时也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仅有一些来自其他大陆的科学考察人员和捕鲸队,无定居居民;

(6)欧洲:面积世界第六,人口居世界第三位,是人口密度最大的洲,代表性国家如英国、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

(7)大洋洲:世界上面积最小的一个洲,是除南极洲外人口最少的洲,代表性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等。

2.七大洲分界线

二、四大洋

三、经纬度与时区

1.经纬度

(1)经度:根据某经线所在的平面与0°经线平面间的夹角称为经线的经度,从0°经线向东为东经度(E),向西为西经度(W),各有180°。东经180°和西经180°经线重合。

(2)纬度:地球表面南北距离的度数。从赤道到南北两极各分90度,赤道为零度。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N),以南的叫南纬(S)。

2.区时和时区

(1)时区划分

世界时区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标准,向东、向西各跨7.5°(经度间隔15°)为零时区,以零时区的边界分别向东、向西每隔经度15°划1个时区,东、西各划12个时区,各区中央子午线的经度均是15°的整数倍。东12 区和西12 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以180°的经线为中央子午线。

相邻两时区的区时相差完整的1小时,向东,每增加一时区,时间增加1小时;向西则相反。

(2)区时计算

所求地的区时= 已知地的区时± 时区差×1 小时(若要计算的地方位于已知地的东侧,用“+”,反之用“–”。

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过日界线时日期的变更: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

东12区的区时比西12区的区时快24小时。所以东12区和西12区尽管日期相差一天,但时刻都是相同的。

四、气候类型

五、世界之最

陆地最高点(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陆地最低点——死海

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

最长的裂谷带——东非大裂谷

最高的山脉——喜玛拉雅山脉

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最大的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人口最少的国家——梵蒂冈

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面积最小的国家——梵蒂冈

最长的河流——尼罗河

流域面积和流量最大的河流——亚马逊河

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

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

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最大的湖泊(咸水湖)——里海

最深的淡水湖——贝加尔湖

降水量最多的地方——乞拉朋齐

自然常识

一、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反映季节的节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2)反映太阳直射点位置的节气: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3)反映气温高低程度的节气: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3)反映雨雪现象及降雨量的节气:雨水、谷雨、小雪、大雪

(3)反映气温变化过程的节气:白露、寒露、霜降

(4)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节气:惊蛰、清明

(5)反映农作物成熟情况的节气:小满、芒种

二、降水

1.降水主要类型

(1)锋面雨,指在锋面上或锋面附近上升的空气引起的降水。每当冷、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暖而湿的空气沿着锋面上升冷却凝结便可形成锋面雨。江淮流域每年春、夏之交的梅雨,即属于锋面降水。

(2)地形雨,暖湿空气在前进过程中遇到高山等地形阻挡,被迫沿山坡上升,上升时水汽冷却凝结而形成的降水。常发生在山脉的迎风面。

(3)对流雨,由于近地面空气局部范围强烈受热,迅猛膨胀上升,形成强烈的对流运动,水汽在高空冷却凝结而致雨。多发生在夏季酷热的午后,强度一般较大,降雨面积小,历时短。

2.梅雨

我国长江中下游经朝鲜半岛南部到日本南部,每年春末夏初出现的连阴雨天气,时值江南梅子黄熟,故称“梅雨”。梅雨期间,雨水连绵,有时间隔着大雨或暴雨。

三、地球圈层

地球的圈层结构,分为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和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1.地球内部圈层

(1)地核:最内层,厚度为3400多千米。分为内核与外核,地核与地幔界面为古登堡界面;

(2)地幔:厚度为2800多千米。地幔与地壳界面为莫霍界面;

(3)地壳:最外层,平均厚17千米。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坚硬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2.大气垂直分层

天文常识

一、太阳系

1.八大行星

(1)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主要行星特点:

水星:古称“辰星”,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小、公转速度最快的行星、距太阳最近的行星。

金星:古称“长庚”“启明”,太阳系内唯一的自东向西逆向自转的大行星。

火星:古称“荧惑”,由于其地表被赤铁矿(氧化铁)覆盖,呈红色而得名。

木星:古称“岁星”,太阳系中质量和体积最大、自转速度最快的行星,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存在小行星带

土星:古称“填星”“镇星”,第二大行星,有巨大而美丽的光环——土星环。

2.太阳

(1)太阳简介

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球体,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能量由核聚变产生)。

人类能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

(2)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运动,称为太阳活动,主要有黑子和耀斑。通常,黑子活动增强的年份也是耀斑频繁爆发的年份,有周期变化,周期约为11年,二者变化同步起落。

太阳活动增强时会引起地球“磁暴”、电离层扰动,两极地区出现极光。

二、地月系

1.地球

地球是一个是赤道突出、两极稍扁椭球体,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29%。

地球本身相当于一个大磁体,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1)地球自转及影响

(2)地球公转及影响

在地球公转的运动过程中,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会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在南纬23°26′(北回归线)和北纬23°26′(南回归线)之间移动,其移动规律为:赤道(北半球春分)→北回归线(北半球夏至)→赤道(北半球秋分)→南回归线(北半球冬至)→赤道(北半球春分)。

2.月球

月球俗称月亮,又称太阴。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本身不发光,因反射太阳光才被我们看见;月球引力相当地球的六分之一;月地平均距离约38万公里,相当于地球赤道周长10倍。

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相等(同步自转),时间是27日7时43分11秒(27.32日),月球总是以固定的一面朝向地球,另一面背对地球。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