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大《公共管理学》形考作业任务01-04网考试题及答案

考试说明:《公共管理学》形考共有5个任务,任务1和2是客观题,任务3、任务4是作品题(固定答案已附),本人对任务1和2给出了二套题答案(01任务_0001、01任务_0002、02任务_0001、02任务_0002)。在考试中,可以多次抽取任务1和2试卷,直到出现这几套试卷中的任意一套,就可以按照该套试卷答案答题。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01任务

01任务_0001

 

一、填空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

  1.  公共政策的法律化包括制定、修改、废止、补充、认可、审查等活动,由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及部分司法机关来完成。
  2.  公共管理指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3.  新公共服务是在传统科层制、新公共管理运动之后出现的第三种公共管理改革模式,这种治理体系中将公民置于中心位置。
  4.  政策问题的结构反映的是政策问题的复杂程度,可分为结构优良的政策问题、结构中等的政策问题和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
  5.  公共政策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一定的政治实体为达到预期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6.  政府失效或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主体和机制等方面存在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况。
  7.  20世纪40至60年代,可以说是对早期公共行政学的批评与该学科的转变时期,这种批评与转变的结果则是新公共行政学与政策科学的出现。
  8.  根据公共政策的层次来划分,可分为元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9.  2003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将政府职能的重点确立为:经济协调、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说明了我国政府从投资型的经济发展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的经济促进型政府的转变。

  1.  根据公共事务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即管制性公共事务、基础性公共事务、服务性公共事务和保障性公共事务。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

  1.  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发表著作,对官僚制度进行系统分析和论证,并促成了公共行政学理论体系建立的德国学者是(      )。
  2. 马克斯·韦伯
  3. 古德诺
  4. 法约尔
  5. 赫伯特·西蒙
  6.  本来应当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却因没有尽到职责而出现了“真空”现象,我们称其为政府职能的(      )。
  7. 缺位
  8. 越位
  9. 错位
  10. 不到位
  11.  (       )是政策规划阶段的最后一步,是通过特定程序和行为使政策取得合法的地位。
  12. 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
  13. 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
  14. 公共政策的论证
  15. 公共政策的合法化
  16.  下列哪项不是公共管理的特征?(   )
  17. 公共管理主要向人们提供非营利性产品或服务
  18. 公共管理所需要的物质资源是自主的,不需要公开化
  19. 公共管理人员有职业化、终身化的趋向
  20. 公共管理绩效评估偏重于社会效益
  21.  在1776年撰写《国富论》,论述了对政府角色理解的学者是(     )。
  22. 亚当·斯密
  23. 凯恩斯
  24. 胡德
  25. 史帝文·科恩
  26.  下列哪个不是政策规划的直接主体(       )。
  27. 执政党
  28. 立法机关
  29. 行政机关
  30. 大众传媒
  31.  涉及的决策者或决策部门较多;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的数量以及各个方案的后果是未知的;决策者的价值目标或者是不清楚的,或者是相互冲突的,无法按统一的标准排出优先顺序;决策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也难以估计,这样的政策问题属于(      )。
  32. 结构优良的政策问题
  33. 结构中等的政策问题
  34. 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
  35. 方案可传递的政策问题
  36.  公共政策在实施中,有的可能会给社会带来正效应,有的可能给社会带来负效应,有的可能给社会同时带来正效应和负效应,还有的政策可能尚需要时间才能显现其效应。这体现了公共政策的(        )。
  37. 功能多极性
  38. 动态稳定性
  39. 权威约束性
  40. 目标指向性
  41.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和经济实施全面的干预,是一个(     )。
  42. 小政府
  43. 全能的政府
  44. 间接的政府
  45. 恰当的政府
  46.  政府属于(        )。
  47. 第一部门
  48. 第二部门
  49. 营利性组织
  50. 第三部门

 

三、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 30 分。)

  1.  当代公共管理者应具备哪些职业能力?

管理认知能力、管理诊断能力、管理决策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1.  简述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主要活动领域及特点。

主要活动领域是:环境保护;扶贫救困;社会公益。具有双重性、广泛性、针对性、中介性、公益性等特点。

 

  1.  公共政策论证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政策信息、政策主张、立论理由、立论根据、驳论、可信度和可行性

 

四、论述题(共 2 道试题,共 30 分。)

  1.  试论述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基本职能。

答案:

(1)建立并维护社会和市场秩序;(确定法律法规、形成和谐、公正的社会环境)(2)提供公共物品及基础服务;(投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3)调控宏观经济并保持稳定;(国家预算、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控制通货膨胀)(4)进行收入和财产的再分配;(保证社会公平、保护弱势群体)(5)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解决资源被破坏、污染的问题)

 

  1.  试述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的定位。

答案:

(1)强化公共服务,保证公共产品的供给(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和服务;保护自然环境和环境;加大教育经费投入)(2)强化社会管理,保证社会公平、公正(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健全社会救济、优抚制度;统一社会保险机构,有效管理基金)(3)实行宏观调控, 稳定经济发展(注重整体经济的计划性;支持基础经济发展,坚持利农、惠农政策,保障基础产业发展;健全市场经济秩序)(4)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理顺关系;精简机构;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工作开放化、民主化、法制化)

 

五、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

请大家根据所给案例材料,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字数不少于400字。

自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将全部免收学杂费,同时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将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即免收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8年秋全国城市也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

请你依据公共政策规划的原则,谈谈对这一政策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答案:

分析参考: (1)说明公共政策规划的原则主要有:公正原则、受益原则、系统原则、权变原则和优化原则。(2)可侧重某一个原则,分析这一政策的价值和实际意义。公正原则:体现对弱势群体即农村中小学生的关注。受益原则:义务教育是公共物品,保障公共物品的充足、高质量的供给有很强的外部效应,有助于国民素养的提升和推进我国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历程。系统原则:考虑城乡差异、逐步推进。权变原则和优化原则:对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

 

01任务_0002

 

一、填空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

  1.  公共政策的法律化包括制定、修改、废止、补充、认可、审查等活动,由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及部分司法机关来完成。
  2.  公共政策的功能突出体现在导向性作用、制约性作用和调节性作用
  3.  公共政策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一定的政治实体为达到预期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4.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管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是在公共行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5.  政府职能的演变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限制政府干预、主张政府干预和对政府职能的重新思考。
  6.  根据公共政策的层次来划分,可分为元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7.  所谓政策议程,就是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高度关注的已经得到初步建构的公共问题正式成为纳入讨论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8.  科教文卫政策是针对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事业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其良性发展的各种原则、规范和指导意见。
  9.  新公共服务是在传统科层制、新公共管理运动之后出现的第三种公共管理改革模式,这种治理体系中将公民置于中心位置。
  10.  公共政策的执行手段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四种: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思想教育手段。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

  1.  政府属于(        )。
  2. 第一部门
  3. 第二部门
  4. 营利性组织
  5. 第三部门
  6.  1887年,美国学者(     )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行政之研究》一文,这成为公共行政学诞生的象征性标志。
  7. 古德诺
  8. 斯坦因
  9. 泰勒
  10. 威尔逊
  11.  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即(         )决定了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决定了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排斥私人意志。
  12. 公共性
  13. 动态稳定性
  14. 权威约束性
  15. 目标指向性
  16.  下列哪个是对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称谓(      )。
  17. 第一部门
  18. 第二部门
  19. 营利性组织
  20. 第三部门
  21.  (       )是政策规划阶段的最后一步,是通过特定程序和行为使政策取得合法的地位。
  22. 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
  23. 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
  24. 公共政策的论证
  25. 公共政策的合法化
  26.  政策方案的提出者和支持者依据自己的立论对方案进行可行性等方面的阐释,从而使方案决策者可以更好地进行评估择优,这就是(       )。
  27. 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
  28. 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
  29. 公共政策的论证
  30. 公共政策的合法化
  31.  在众多的政策执行理论中,(       )强调政策的执行是一个管理过程。
  32. 行为理论
  33. 管理理论
  34. 系统理论
  35. 交易理论
  36.  公共政策在实施中,有的可能会给社会带来正效应,有的可能给社会带来负效应,有的可能给社会同时带来正效应和负效应,还有的政策可能尚需要时间才能显现其效应。这体现了公共政策的(        )。
  37. 功能多极性
  38. 动态稳定性
  39. 权威约束性
  40. 目标指向性
  41.  下面哪一项不是西方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理念?(    )
  42. 政府的职能是“掌舵”而不是“划桨”
  43. 引进私营部门的管理手段和经验
  44. 公务员保持政治中立
  45. 公共服务以顾客为导向
  46.  在1776年撰写《国富论》,论述了对政府角色理解的学者是(     )。
  47. 亚当·斯密
  48. 凯恩斯
  49. 胡德
  50. 史帝文·科恩

 

三、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 30 分。)

  1.  政策规划要经历什么样的程序?

答案:

确立政策目标、拟定政策方案、评估政策方案、择优政策方案

 

  1.  简述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答案:

(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2)政府组织与其它公共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3)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4)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5)管理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6)公共组织的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7)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8)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

 

  1.  简述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主要活动领域及特点。

答案:

主要活动领域是:环境保护;扶贫救困;社会公益。具有双重性、广泛性、针对性、中介性、公益性等特点。

 

四、论述题(共 2 道试题,共 30 分。)

  1.  公共政策有哪些特征,对我们制定政策有哪些启示?

答案:

公共性,即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目的是解决公共问题,政府是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最主要力量,公共政策的目的是追求公共利益。我们必须加强公共政策主体和利益取向的公共性。利益选择性,公共政策制定主体(国家机关、执政党派、其他政治团体)在制定公共政策时首先要维护自身利益,但各种团体在政策利益选择中都会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自身利益而形成一种利益博弈的平衡状态,从而形成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我们应该关注、提高相关主体制定政策的水平,减少和避免失误。目标指向性,制定政策是为了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我们在制定政策时,需要设计明确的目标,进而使实现目标的行为具体化。权威约束性,公共政策的权威性首先来源于它的合法性;其约束性的取得还来自于政策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能反映政策对象的愿望,符合他们的利益,此外,政策在制定和执行中遵循科学合理的程序,形成一种软约束,再者,政策的权威约束性最直接体现于操作中,政策往往通过惩罚性的措施进行控制,从而具有威慑力。因此,我们必须注意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功能多极性,由于政策系统环境的复杂多变,有的政策可能给社会带来正效应,有的会带来负效应,有的两种皆有,有的尚需要时间才能显现其效应,我们在政策制定中要渗透权变思想,在实施中要根据效果对政策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动态稳定性,公共政策从制定到实施,再到政策目标的实现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要依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做出调整。我们在制定政策时,要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政策、修正政策等不同环节,实施政策时,要经历制定计划、组织落实、检查实施情况、总结实施效果、进行政策调整、产生新的政策等不同的阶段。但政策又必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将政策上升为法律,使得宏观指导层面的政策相对稳定和具体操作层面的政策做动态调整。

 

  1.  评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答案: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给东西方一些国家提供了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新模式。从理论上讲,新公共管理运动打破了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政治、行政二分模式,引进了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的新的观点和研究视角。从实践上讲,新公共管理的成就具体表现为:提高了政府管理效率;降低了政府财政支出和行政成本;确立了为顾客服务的崭新行政理念;通过建立优质政府,改善了公共管理机构的形象。政府公开了服务标准,并以标准来衡量绩效;建立电子政府,满足了社会对信息的广泛需求。

 

五、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

请大家根据所给案例材料,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字数不少于400字。

山东省出台《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试行)》

山东省教育厅于2009年12月11日印发《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主要规定如下:

每个学科每个单元可进行一次学科单元测验。小学不组织期中考试。初中学生学业考试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由省教育厅组织,同级教研机构命题。普通高中各门课程按模块设置,采用学分管理,实行模块考试和学分认定考试。高中三年级下学期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可统一组织一次高考模拟考试。

《规定》鼓励采用开卷考试、实验操作、听力测试、辩论、情景测验、成果展示、小论文以及面试答辩等多种考试、考查方式。《规定》要求考试成绩应单独反馈给学生,并及时准确记入学生成长(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排队并公布名次,不得按考试成绩给地区、学校排队并公布名次,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或奖惩教师和学生的主要标准。

《规定》要求严格规范各种学科竞赛、考级等活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举行和变相举行选拔性考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任何统一考试、竞赛或其他考级考试等活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按照自愿原则参与社会证书、等级认定考试所获得的奖励与证书不得作为刚性指标量化赋分与升学挂钩。普通高中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与学科竞赛有关的有偿补习、培训辅导等活动。普通中小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除教育行政部门规定以外的任何考试和培训。

试分析此项政策针对的问题是什么?该项政策实施有什么意义?

 

答案:

分析参考:政策问题:这项对省域内中小学校考试类别、考查形式、考试结果呈现、考试结果运用、考试管理等的政策规定,折射出普通中小学校学生评价和考核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考试过于频繁,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片面追求选拔性学生评价,忽视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义务教育阶段的奥数、英语以及各种各样的竞赛、等级和证书考试,成了学生和家长的又一大负担;存在着以学生分数评价教师和学校的现象。实施意义:该项政策如果得到很好地落实,可以加强普通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管理,优化考试的命题与方式,控制考试的规模与次数,促进正确运用考试结果,最大限度地发挥考试的积极作用。从而进一步拉动考试改革和学生评价改革,充分发挥考试的诊断发现、改进矫正、激励导向功能,引领学校、教师、家庭、社会树立正确的考试观、质量观、人才观,使学生获得积极的生命体验,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快乐成长、全面发展”,促进学校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02任务

02任务_0001

 

一、填空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

  1.  公共部门绩效的内涵包括公共部门的业绩、活动成本、效率、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发展预期等。政府绩效主要包括:经济绩效、社会绩效、政治绩效。
  2.  公共管理责任是指公共管理主体根据法律、政策、道德等社会行为规范的要求,对公共管理客体所承担的义务。
  3.  国家预算的管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预算的编制与审批、预算的执行、国家决算。
  4.  衡量公共部门领导决策的质量,主要有方向标准和优化标准两方面的指标。
  5.  公民知情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对政府工作、政府有关活动进行了解和获得相关资料的权利。
  6.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与价值,是建立在西方经济学家对人力资本理论论证的基础之上的。
  7.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指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及工作部门、国有企事业组织等,根据一定时期内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战略目标,科学预测、分析组织在未来环境变化中的人力资源供求状况,制定必要的政策和措施,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的需求得以满足的管理活动。
  8.  现代意义上的公务员制度形成于19世纪中叶的国。
  9.  公民个人作为评估主体,体现了政府绩效评估中一种全新的价值取向,即用户满意原则。
  10.  在形式多样的公共组织中,政府是最典型的公共组织。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

  1.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公共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         )
  2. 质询权
  3. 行政监督权
  4. 行政监察
  5. 行政复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发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是属于公共组织哪种类型的变革?(     )
  7. 以外延为主的变革
  8. 以内涵为主的变革
  9. 以人为中心的变革
  10. 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变革
  11.  公共财政可以维持社会总需求和供给的大体平衡。在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公共财政应该(        )。
  12. 增加支出
  13. 减少税收
  14. 减少支出
  15. 扩大社会总需求
  16.  公共组织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调动与发挥,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保护,这充分体现了以下哪个原则?(      )
  17. 职能目标原则
  18. 完整统一原则
  19. 精干高效原则
  20. 人本原则
  21.  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
  22. 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等,体现了科学分类原则。
  23. 公开考核和选拔,具有合理的竞争择优机制。
  24. 不仅有严格的准入机制,而且有正常的新陈代谢机制。
  25. 政治中立,实行职务常任,保持了管理队伍的稳定性
  26.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时间是(       )。
  27. 2007年4月
  28. 2008年1月
  29. 2008年5月
  30. 2009年1月
  31.  公共财政可以维持社会总需求和供给的大体平衡。在总供给超过总需求时,公共财政应该(        )。
  32. 抑制社会总需求
  33. 减少支出
  34. 增加税收
  35. 增加支出
  36.  每个人都要经历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在其中一段时期,人的心理和生理会比较成熟,体力充沛,年龄适当,工作经验丰富,素质极佳。在这一时期,如果组织不及时地开发和使用,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才能就会逐渐衰退,甚至消失。这反映了人力资源的什么特性?(     )
  37. 能动性
  38. 社会性
  39. 再生性
  40. 时效性
  41.  以下哪项不属于决算审计的内容(         )?
  42. 财政决算编制的审计
  43. 财政决算收入和支出的审计
  44. 预算编制的审计
  45. 财政决算年终结余资金的审计
  46.  公共组织内的直线指挥机构人员具有独立的指挥权,但在决策、监督和有关的职能工作方面要受到职能机构一定程度的限制;公共组织内的职能机构人员没有独立的指挥权,但在其职能范围内有一定的决策权和监督权,他和直线上的机构及人员没有直接的领导关系,是通过共同的上级发生间接的领导关系。这种公共组织属于以下哪种结构类型?(    )
  47. 直线式结构
  48. 职能式结构
  49. 直线-职能式结构
  50. 矩阵式结构

三、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 30 分。)

  1.  简述国家预算执行的主要任务。

答案:

国家预算的执行是整个预算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主要任务有:其一,组织预算收入的执行;其二,组织预算支出的执行;其三,组织预算收入的平衡;其四,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

 

  1.  什么是外部效应?公共财政如何矫正外部效应?

答案:

指某些个人或厂商的行为影响了他人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例如,生产某种化学产品会污染环境,却不承担清除污染的成本;又如,放养蜜蜂可以使果农增加收入,但放蜂者并不能得到由此增加的收入等。简言之,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对于外部效应,如果不能予以及时纠正或抵消,将使资源配置失效,使具有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供给不是过多就是过少。用于矫正外部效应的财政手段可分为两类:为了纠正诸如环境污染此类负外部效应,课征污染税,迫使污染者付出附加成本,从而使其调整决策,减少产出,以减轻环境污染度;对因正外部效应造成的生产不足,则应实施鼓励生产的财政补贴等措施。

 

  1.  简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案: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职务分析,人员的招募、甄选与录用,考核与激励,薪酬与福利,培训与开发六个方面。

 

四、论述题(共 2 道试题,共 30 分。)

  1.  试述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答案: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对快速发展的政府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到位。第二,政府信息化缺少相应的法规和制度保障。第三,政府信息化建设整体应用水平不高。第四,网络安全问题。第五,信息资源的开发质量不高。第六,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发展前景:第一,发展重点依据实际情况各有侧重,大力加强基层电子政务建设,加大投入、加强引导、推进示范,大幅度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第二,政府网站服务能力大幅提高,进一步提高政务信息公开范围和信息服务质量。第三,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强调功能特色,加大公益性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第四,重点业务系统建设突出协同效益。第五,电子政务发展模式不断创新,拓宽企业投资电子政务的渠道,建设覆盖城镇人口的社区信息化网络平台,推进电子政务服务进入社区和家庭。第六,电子政务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1.  试述公共管理伦理化的必然性。

答案:

首先,公共管理伦理化是公共管理发展的历史必然。20世纪公共行政领域出现了三类有代表性的思想倾向:其一,以韦伯为代表的科层制理论主张公共行政走科学化、技术化的道路。但公共管理作为对于公共领域的管理,无法抹去它的现实性和对价值问题的关注。如果片面追求科学化、技术化,忽视公共管理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相应的伦理诉求,就会导致公共管理的畸形化。其二,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公共管理应该维护政府政治的合法性,通过政府政治职能的实现来维护其经济职能。但愈演愈烈的经济危机使政府政治职能的缺陷暴露出来。其三,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各国普遍要求政府按照市场经济的模式改造公共领域。但公共领域的管理活动与市场基于自由的利益追求活动不同,并且在对公共管理人员完全的经济人假设中,权力寻租和公共责任淡化等现象日益突出。事实表明,公共管理活动不能逃避价值取向而只探讨手段的有效性,更不能脱离人类社会的伦理规范而成为一个单一的职能系统。政治、经济、伦理是三位一体的,必须走公共管理伦理化的道路,探索公共领域的伦理职能。 第二,公共管理伦理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20世纪末以来,公共管理的理念和内容发生了重要的转向,从控制转向服务,从偏重效率转向关注公正,公共管理伦理化的问题自然被提出来了。并且,现代市场经济的伦理诉求呼唤公共管理的伦理化。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治理模式的公共管理,必然要协调由于利益分化和冲突所引起的各种紧张的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的和谐有序,这便需要公共管理本身做出有关社会公共利益的基本判断。再者,现代管理的人本主义倾向促成了公共管理的伦理化。

 

五、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

请大家根据所给案例材料,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字数不少于400字。

湖南出现全国首例申请国土部门公开罚款信息案例

2009年5月21日,湖南省洞口县杨林乡破刀村肖衡山等10名村民率全国之先,依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联名向洞口县国土资源局提出申请,要求依法公开近两年来该局对破刀村违法建房户的罚款情况,以及各新建房户的用地审批情况等信息。湖南省洞口县国土资源局日前表示,该局将在近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相关规定,向村民公开该村相关罚款和批地信息。

行政机关罚款的具体数目是否属于可以公开的“政府信息”成为激烈争论的焦点。有两派不同的观点。一派认为:行政执法部门的罚款数目属于行政机关的内部信息,罚款数目公开有可能给执法机关带来负面影响,不宜对外公开。另一派认为:罚款数目属于典型的政府信息,虽然行政罚款的收支情况不属于政府主动公开的信息,但属于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村民完全有权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三条的规定,要求国土部门公开行政罚款的相关信息。

请结合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知识,分析该县国土部门的罚款是否应该公开?

答案: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条的规定,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即某一信息只要符合如下3个条件就属于条例所规定的政府信息:一是由政府机关掌握;二是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三是由特定载体所承载。据此,行政罚款的收支情况无疑属于条例所规定的政府信息范畴。该县国土部门的罚款和批地信息应该向村民公开。公开罚款信息,不仅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而且公开罚款数目可以督促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政,可以避免行政处罚决定书成“一纸空文”的现象,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单位腐败使‘小金库’现象慢慢消失;能制止非法占用农田建房的歪风。

 

02任务_0002

 

一、填空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

  1.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实践始于政务公开,而政务公开的工作则是从“村务公开”起步的。
  2.  行政组织在纵向结构上的层级数目就是管理层次||管理层级
  3.  公共组织的变革是指公共组织根据其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动,主动地对自己原有的状态加以改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
  4.  国家预算||财政预算是一国政府根据其施政方针和社会公共需要编制的,经立法机关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5.  职务分析||工作分析指收集所有与某一特定工作有关的重要信息,并对其所具有的性质、任务、职责以及所需人员的资格、条件等进行科学的系统描绘,最后作出规范性记录的过程。
  6.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要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在确保国家秘密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共享。
  7.  一般来说,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主体大致可分为三类:政府自身、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
  8.  公共管理伦理的内涵包括两个主要的维度:公共管理的制度伦理和公共管理者的道德定位。
  9.  我国在总结长期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公务员考核管理的有效做法,将“德、能、勤、绩、”五个方面作为国家公务员考核的内容。
  10.  在某一特定规模的公共组织内,公共组织的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呈反比例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发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是属于公共组织哪种类型的变革?(     )
  2. 以外延为主的变革
  3. 以内涵为主的变革
  4. 以人为中心的变革
  5. 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变革
  6.  由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组织的管理机构和人员数量将大大减少,因此公共组织将会向(       )的趋势发展。
  7. 组织功能分化和重合
  8. 组织结构扁平化
  9. 管理取向的人性化
  10. 管理机制的市场化
  11.  公共财政可以维持社会总需求和供给的大体平衡。在总供给超过总需求时,公共财政应该(        )。
  12. 抑制社会总需求
  13. 减少支出
  14. 增加税收
  15. 增加支出
  16.  政府的行政行为和行政管理的内容和方式必须遵从宪法和法律的要求,这突出体现了政府作为公共组织的什么特性?
  17. 政治性
  18. 社会性
  19. 法制性
  20. 权威性
  21.  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确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国家是(       )。
  22. 瑞典
  23. 英国
  24. 荷兰
  25. 法国
  26.  根据公共组织变革的形式进行分类,公共组织变革可以分为(      )。
  27. 以外延为主的变革和以内涵为主的变革
  28. 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变革和以人为中心的变革
  29. 组织的内部变革和外部变革
  30. 激进式的变革和渐进式的变革
  31.  (         )年4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32. 1979
  33. 2006
  34. 1993
  35. 2005
  36.  在公共组织的结构形式中,哪种类型组织结构的优点是领导隶属关系清晰,权力与责任明确,缺点是权力高度集中?(   )
  37. 直线式结构
  38. 职能式结构
  39. 直线-职能式结构
  40. 矩阵式结构
  41.  对5年以上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进行的规划属于下列哪种规划?(     )
  42. 长期规划
  43. 战术策略规划
  44. 中期规划
  45. 短期规划
  46.  每个人都要经历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在其中一段时期,人的心理和生理会比较成熟,体力充沛,年龄适当,工作经验丰富,素质极佳。在这一时期,如果组织不及时地开发和使用,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才能就会逐渐衰退,甚至消失。这反映了人力资源的什么特性?(     )
  47. 能动性
  48. 社会性
  49. 再生性
  50. 时效性

 

三、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 30 分。)

  1.  简述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

答案:

组织人员、物质因素、组织目标、职能范围、机构设置、职位设置、权责分配、规章制度。

 

  1.  简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

答案:

第一,确立组织目标。第二,收集组织内部和外部的信息。第三,对人力资源进行需求、供给预测和确定人力资源净需求。第四,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第五,实施与评估人力资源规划。

 

  1.  简述公共组织的变革包括了哪几个阶段?

答案:

变革需求的认知、组织现状的诊断、变革目标和方案的确立、变革方案的实施。

 

四、论述题(共 2 道试题,共 30 分。)

  1.  试述扁平公共组织结构的含义及优缺点。

答案:

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宽的公共组织结构呈扁金字塔形,是“扁平结构”。扁平结构的优点是管理层次少,信息传递迅速,不易失真,高层的决策意图不易走样,下级部门和人员的决策范围广,整体观念强,具有较大的自主性。缺点是扁平结构的组织相对松散,控制不强,沟通渠道少,可能导致行政控制软弱,上下级之间的协调较差。

 

  1.  试述公共部门绩效管理面临的困难和解决的策略。

答案: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面临的困难主要有:第一,公共部门的垄断性。垄断带来组织效率测定的困难和确定评价标准的困难。垄断也使公共部门缺乏改进绩效的动力。第二,公共部门具有目标多元性和目标弹性。而组织目标是绩效评估的主要依据,多元化目标必然带来绩效评估的困难。第三,公共部门产出的特殊性。多数公共部门的产品是服务,服务具有无形性、不可储藏性;公共产品具有中间性质;公共部门的产出和产出的最终社会效果之间有时间上的滞后性,这些加剧了绩效管理的困难。第四,公共部门生产过程的难确定性。公共部门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使得公共管理标准化的推行很难;生产技术的不确定性和公共管理环境的复杂多变要求公共管理有相当的灵活性,使得标准化很难实现。第五,公共部门内部管理机制的重规则性和过程性,造成工作人员按命令行事,既不对组织的成功承担义务,也没有追求经济、效率、效益的动机和条件。第六,绩效评估标准的限制。大多数公共服务很难用客观、具体的数据来衡量,尤其是涉及公平和责任问题的时候更是如此。第七,公众监督的困难。解决策略:第一,强化公共部门的绩效意识,促使组织成员参与绩效改进。第二,转变观念,建立民本主义的绩效理念。第三,促进绩效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第四,制定灵活多样的绩效目标和绩效规划。第五,建立多重绩效评估体制。第六,建立全新的激励机制。第七,重视管理者的作用。

 

五、案例分析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

请大家根据所给案例材料,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字数不少于400字。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于2010年2月28日正式启动第二轮征求民意工作,征求意见时间截至3月28日。教育部网站同日公布《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全文。社会各界人士可通过电子邮件、教育部门户网站发帖和去函形式提出意见建议。

2月28日当天,按照中央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要求,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先生向媒体和公众介绍了征求意见稿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重点介绍了6项发展任务: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特别是强调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6项改革任务: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改革和扩大教育开放。6项保障任务: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推进依法治教、实施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请利用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知识,分析该案例中,国家部委向公众公开征求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意见的意义所在。

答案:

公民知情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对政府工作、政府有关活动进行了解和获得相关资料的权利。政府信息公开是指行政机关通过公众便于接受的方式和途径公开其政务运作的过程,公开其有利于公众实现其权利的信息资源,允许公众通过查询、阅览、复制、下载、摘录、收听、观看等形式,依法利用各级政府部门所控制的信息。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对推进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建设民主、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可以保证政府决策公正,遏制行政腐败;可以促进公民参与行政,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可以简化行政运作环节,提高服务质量。“教育改革和发展”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信息,属于重要的政府信息。公开未来十年内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任务,面向公众征求对《规划纲要》具体条款的意见,这充分反映了我国政府服务、沟通意识的增强。面向公众公开重要的教育信息,充分听取大家对各阶段教育的需求、期望和对《规划纲要》具体条款的建议,有利于共同制定一个让人民群众满意、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真正管用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有利于推进教育决策的公正和促进教育的科学发展;有利于促进全民参与教育讨论,保障公民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知情权;有利于提高政府面向公众提供教育服务的质量。

 

03任务

一、作品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

请大家对所抽取的一个案例进行分析,要求运用公共管理学理论知识、结合案例实际,进行分析论证。(总分:100分)

要求:结合公共管理学的相关理论,理论论述完整、逻辑清晰,案例分析有理有据,鼓励创新性的论点。分析字数400-600字左右。

案例一:

我国实行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绩效工资制度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底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同时对义务教育学校离退休人员发放生活补贴。

会议指出,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对于吸引和鼓励各类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认真组织实施。要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其他工作人员倾斜,把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同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经费管理紧密结合,注意研究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妥善处理各种关系,积极稳妥做好工作。要按照管理以县为主、经费省级统筹、中央适当支持的原则,确保实施绩效工资所需资金落实到位。

请结合目前我国中小学校的实际,分析此项公共政策针对的政策问题是什么,并谈谈在执行此项政策时应注意什么。

 

案例二:

义务教育真正免费了

自2007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将全部免收学杂费,同时对贫困家庭的学生将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即免收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8年秋全国城市也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这样一来,多年来我国义务教育由消费者承担部分成本的现象终于解决了,义务教育终于实现了国家买单。

请你依据公共政策规划的原则,谈谈对这一政策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案例三:

北大自主招生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

北京大学2009年11月8日晚正式对外公布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实施方案。按此方案,部分地区中学校长的推荐信一旦通过北大相关部门的审核,其推荐的学生便可以免去北大自主招生的笔试,直接进入自主招生的面试阶段。面试合格者在高考录取时将享受北京大学一批次录取线下降30分录取的政策,具备教育部规定的保送资格的学生,可向北京大学申请相关专业的保送资格。

实名推荐制的招生人数原则上控制在北京大学本科招生计划人数的3%以内。北京大学招生办公室11月16日公布了北京、天津、重庆等省(区、市) 39所中学获得北京大学2010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质。

该项政策引发了诸多争论,支持者认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在香港和国外已比较成熟,符合教育规律,加强了大学和中学的沟通,利于大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有利于推进大学自主招生改革。反对者认为该项政策不可行,因为目前社会的诚信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部分中学校长教育家的身份值得质疑,加之如果相关配套和监督机制不能跟进,大学招生自主权与中学校长推荐权过大,更容易造成权力寻租和招生不公,加剧教育不公平。此外,该项政策对教育弱势群体,例如,农村地区学生和非重点高中的学生不利。

试用公共政策的特性的相关知识,分析这种争论存在的原因,并对该项政策的执行提供建议。

 

案例四: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动向

2010年上海市强调在公务员考试录用中提高录用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2011年该市公务员招收70%需要有基层工作的经历。广东省也加大从基层一线考录公务员的力度,计划到2012年,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应全部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四川省也于2010年初规定,省级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原则上应有2/3左右的录用名额面向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人员。

并且,上海市将进一步扩大从优秀村干部和居委会干部中录用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市公务员管理部门要求设村的乡镇拿出一定的职位,专门招录任职三年以上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以及符合条件的选聘到村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有条件的街道经批准可从符合条件的居委会干部中招录街道机关公务员,把熟悉基层、了解民生的基层干部选用到合适的公务员岗位上。

上海市将建立“先选调、后招录”选拔机制,推动公务员跨部门、跨地区交流。在每年公务员录用考试前,本市将组织开展全市公务员选调交流工作,市级机关、区县机关一般先从区县机关、乡镇(街道)机关等基层单位选调,一般按从一线专业岗位到综合管理岗位,从基层单位到上级管理部门进行公务员内部选调交流。

此外,上海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将有计划组织市级机关公务员到基层锻炼,其中市级机关中担任处级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以及市级综合部门的公务员,任职前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将在三年内有计划地被安排到区县或企事业单位进行为期一年以上的锻炼。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将每年组织一批市级机关公务员到基层锻炼,各区县、各部门也将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本区县、本部门公务员基层锻炼计划。

上海市公务员主管部门还将对部分职位推行聘任制:各级机关中经济、金融、信息、规划等特殊专业技术职位,将部分通过公开招聘或直接选聘的方式,选拔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优秀人才任职,实行合同管理。

试分析案例中体现的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动向及其效果。

 

案例五:

半数以上城市政府网站不及格

刚刚结束的2010年春节假期,徐先生过得有些郁闷。春节过后就要给3岁的儿子报名上幼儿园了,徐先生想上网查查相关信息,他通过当地市政府网站登录了自己居住的区教委网站,在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一栏中找到了“基础教育情况”的链接,却始终“无法打开网页”。

徐先生所在城市的地方政府网站是截至2010年1月,我国已经开通的4.5万多个政府门户网站中的一个普通网站。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日前发布了《中国地方政府透明度年度报告(2009年):以政府网站信息公开为视角》,报告中阐明:“调研发现,一些政府门户网站履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情况不好,不少政府网站存在信息不集中、网站信息获取不方便,个别政府网站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等问题,按照设计的测评指标,43个城市中半数以上不及格。”

请结合以上案例,分析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案例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于2010年2月28日正式启动第二轮征求民意工作,征求意见时间截至3月28日。教育部网站同日公布《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全文。社会各界人士可通过电子邮件、教育部门户网站发帖和去函形式提出意见建议。

2月28日当天,按照中央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要求,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先生向媒体和公众介绍了征求意见稿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重点介绍了6项发展任务: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特别是强调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6项改革任务: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改革和扩大教育开放。6项保障任务: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推进依法治教、实施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请利用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知识,分析该案例中,国家部委向公众公开征求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意见的意义所在。

 

案例一:

针对的政策问题:

2006年新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确保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尚未实现。

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区域间教师工资差距不断拉大,教师流动加剧,义务教育的发展校际间、区域间越来越不均衡,严重阻碍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和均等化进程。尤其是如何保障农村地区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问题越发凸显,同时在城镇不少中小学校存在着乱收费的现象。

一些中小学校内部激励机制不到位,论资排辈,教师干活没有积极性,急需建立以岗位业绩为核心的分配、任用机制。

 

政策执行时应注意:

国家财政所负担的比例和地方财政配套的比例一定要落实到位,要考虑到地区之间的差距,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

将整个政策的执行置于非常公正、公开、透明的监督环境当中来。

指导中小学校建立绩效评估和绩效管理的具体方案,一切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目的。

做好政策解释工作,政策执行中的校际、地区交流工作。对政策执行情况和结果进行评估。

案例二:

(1)说明公共政策规划的原则主要有:公正原则、受益原则、系统原则、权变原则和优化原则。

(2)可侧重某一个原则,分析这一政策的价值和实际意义。

公正原则:体现对弱势群体即农村中小学生的关注。

受益原则:义务教育是公共物品,保障公共物品的充足、高质量的供给有很强的外部效应,有助于国民素养的提升和推进我国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历程。

系统原则:考虑城乡差异、逐步推进。

权变原则和优化原则:对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

案例三:

公共政策具有公共性、利益选择性、目标指向性、权威约束性、功能多极性、动态稳定性等。由于政策系统环境的复杂多变,政策的制定时不可能尽善尽美,在实施中可能会给社会带来正效应,也有可能带来负效应,政策功能多极性不容否认,所以北大推出该项政策引发了诸多争议。支持这看到其可能带来的正效应,如推进人才选拔模式的改革,反对者看到可能带来的负效应,例如权力寻租和由此带来的教育不公平。

公共政策执行有一个宣传、分解、实验、全面实施的过程。对于公众的诸多质疑,北大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推进政策执行的公开、民主化进程,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监督和评估。完善校长推荐程序,把自主招生程序置于阳光下,确保自主招生程序透明、公正,确保校长谨慎行使推荐权。如果自主招生的诚信被社会逐步认可,公众对校长推荐学生上北大的质疑声音也许要小得多。

此外,还要系统考虑影响政策执行的诸多因素,例如,教育诚信机制的建立、不同社会阶层对教育公平的期望、政策执行人员的专业素质、政策执行中的沟通与交流因素等。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不断完善。

总之,在政策制定中应渗透权变的思想,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实施的效果对政策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从而使政策更全面和周到。

案例四: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募、甄选与录用、考核与激励、薪酬与福利、培训与开发等方面。案例中主要体现了我国公务员的招募、任用等方面的动向。

具体如下:其一,公务员招募时面向基层,由逐步扩大有基层工作经验人员的参考比例到全部从基层工作人员中考录。其二,录用时注重向扎根基层、熟悉基层、了解民生的基层干部,尤其是“三支一扶”的高校毕业生倾斜。其三,做好选调与招录相结合的公务员选拔机制,推动公务员跨部门、跨地区交流。其四,在公务员任用方面,推进公务员的基层锻炼计划,要求增加公务员的基层工作经历和体验。其五,对部分专业性较强的特殊职位,引入聘任制,实行合同制管理。

这些新动向有利于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解决公务员队伍来源比较单一、结构不尽合理等迫切问题;有利于加强在职公务员的基层工作体验;有利于引导和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一流人才到基层去,熟悉基层、了解民生、锻炼成长;有利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增进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案例五:

存在主要问题:其一,信息公开主体的工作不到位。使群众获得政务信息的渠道不畅。其二,信息公开的时效性比较差。其三,在信息公开方式上有避实就虚的问题。案例中徐先生找不到有关居住地附近幼儿园的办学及招生信息,正反映了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政府信息公开不到位的情况。

可采取的对策:第一,信息公开主体应加强责任意识,转变观念。第二,信息公开主体应明确职责,落实行动。第三,信息公开主体应规范行为,依法行事。第四,信息公开主体应加强网站建设,提高效率。第五,信息公开主体应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公众参与。

尤其是教育这种关系到千家万户利益的行业,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更应该做好信息发布和公开工作。

案例六:

公民知情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对政府工作、政府有关活动进行了解和获得相关资料的权利。

政府信息公开是指行政机关通过公众便于接受的方式和途径公开其政务运作的过程,公开其有利于公众实现其权利的信息资源,允许公众通过查询、阅览、复制、下载、摘录、收听、观看等形式,依法利用各级政府部门所控制的信息。

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对推进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建设民主、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可以保证政府决策公正,遏制行政腐败;可以促进公民参与行政,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可以简化行政运作环节,提高服务质量。

“教育改革和发展”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信息,属于重要的政府信息。公开未来十年内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任务,面向公众征求对《规划纲要》具体条款的意见,这充分反映了我国政府服务、沟通意识的增强。

面向公众公开重要的教育信息,充分听取大家对各阶段教育的需求、期望和对《规划纲要》具体条款的建议,有利于共同制定一个让人民群众满意、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真正管用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有利于推进教育决策的公正和促进教育的科学发展;有利于促进全民参与教育讨论,保障公民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知情权;有利于提高政府面向公众提供教育服务的质量。

 

04任务

一、作品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

从所给的几个选题中任选一个,自拟具体的题目,理论联系实际撰写大论文,具体的论文名称可自拟,要求结合公共管理学的相关理论,论述清楚、逻辑清晰、有理有据,鼓励创新性的论点,论文字数3000-4000字左右。(总分:100分)

备选题目:

 

题目一:

请自拟题目,谈谈对我国近阶段某一具体的教育政策的看法。

例如,“中小学就近入学政策、中小学教师轮岗政策、各地中考或高考考试改革方案、对社会机构办学的相关政策”等等

要求:结合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问题、政策制定、政策规划、政策执行”等相关理论知识,结合具体实际展开论述。

 

题目二:

请自拟题目,谈谈对我国教育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的认识。

例如,对“中小学教师实行绩效工资、中小学校长实行职级制管理、面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开展国培计划、对社区或其它社会教育机构从业人员的培养及管理、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及管理、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及管理”等等的认识

要求:请结合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理论和地方实际展开论述。

 

题目三:

请自拟题目,谈谈对我国教育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等)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的认识。

要求:请结合公共部门信息公开等相关知识和实际问题展开论述。

 

题目四:

请自拟题目,围绕我国对教育公共事业的管理伦理和价值,撰写论文进行阐述。

要求:请结合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公共管理中的伦理等相关理论和实际问题展开论述。

 

题目五:

请自拟题目,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任何一个教育领域公共管理的相关话题展开论述。如教育财政、教育信息化、教育部门组织设计及变革、教育行政部门的角色转换等等。

要求:结合本课程所学相关理论和教育部门的实际展开论述。

 

题目二:

请自拟题目,谈谈对我国教育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的认识。

 

答案:

我国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就业乃民生之本,因此我们高度关注明年屡创新高的高校毕业生人数,期待相关机构给出今年的就业形势;我们时常听到新闻里面说沿海发达地区存在用工荒,企业招不到工人,各地高级技工短缺。以上问题的出现都关乎我们国家一度存在的人力资源短缺现象,我认为它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供需数量不平衡

我国为了扩大内需培养人才,使得高校扩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陡增,大学的录取率直线上升,大学毕业生从原来的“天之骄子”退化成了“一抓一大把”的情境。根据奥肯定律,国民收入每增加2.5%,就业率会相应地提高1%,也就是说从劳动的需求来看,一个国家的劳动增长率一般不会超过它的国民收入增长率。因此,当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增加超过经济发展速度时,知识失业现象就会出现。另外,受市场某些过热需求的影响,高校为了吸引生源,会根据市场热门行业盲目开设热门专业,使得一些重要的基础学科和相关专业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从而造成某些专业的结构性人才短缺和不均衡分布,某些地区的一些专业人才达到饱和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得不到相应的补充,这都不符合人力资本应该考虑到的优化资源配置这一要求。

二、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

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造成了传统经济结构与现代经济结构并存。传统经济结构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能力不够,而现代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能适应人才的要求,尽管我国是“世界工厂”,但低附加值产品仍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商品。因而,随着高教规模的扩张,培养出来的知识人才和劳动者难以在就业市场里找到自己合适的职业,难免存在人才吸收不足导致人才积压。

三、教育培养存在问题

我国过于重视本科生的培养,而职业技术培养相对薄弱,甚至职业教育也按照本科培养模式来进行,使得知识劳动者和普通劳动者中间的中等技术人才、高级技工缺乏。而且,我国的教育投入长期不足,在不久前才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教育投入的增长速度显然比不上人数扩招的速度,使得学校教育质量有所下降,培养的人才质量也会打折扣。另外,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当下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教育与市场难以衔接,高校教育与人力资源市场存在脱节现象。

四、就业主体的就业预期偏高

很多劳动者选择在经济发达地区以及机关单位、国企和大中型企业就业,而不考虑民营企业和西部边远地区,而且我国的高等教育费用是由受教育者个人承担的,主要来自父母,她们把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看做是很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期望高收入得到高回报。因此很多人不能很快的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而选择待业,增加了失业率。

对策:

一、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供需平衡,增加经济政策的前瞻性,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市场不能完全决定人才培养的规模和结构,它对资源的配置存在一定的弊端,需要国家加大高校教育改革力度,不仅使得人才供需结构良好对接,也要调整市场人力资源分布不均和结构性失衡的问题,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相关重要而被忽视的职业和专业的发展,从而有利于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就业主体转变就业观念,国家引导和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劳动者应该放宽就业选择视野,拓宽人生价值的选择渠道,国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劳动者流动向经济欠发达地区,逐渐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弊端,降低传统产业比重,提升现代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价值,促进高素质劳动者的就业积极性。

三、扩大经济规模,“做大蛋糕”,提升产业层次,以吸收高等教育人才,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比如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综合信息提供平台等多种职能的产业,充分发挥我国的人口优势,将其创造积极性发掘出来充分为产业升级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