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要求
1.本门课程共有三套题,请选择其中的一套试卷且只能选择一套试卷作答。
2. 系统在提交前会自动保存已填内容。考生一旦提交后,不能再进行修改。注意:只可提交1次!
3.考生请在答题框内录入试题答案,不能复制黏贴,不能以附件形式提交试卷。
4.答题要做到论述严谨、语句通顺,最重要的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材料,进行深入分析,材料分析题字数不少于1000字。
5.该任务占课程综合成绩的30%。
试卷开放时间2024年6月1日,作答截止时间2024年6月30日,请按时作答!
杨宁2010年从广西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飞出去的金凤凰又回来了。
在一次访问中,杨宁看到三个村民吃了一碗粉,并决心成为“扶贫领导者”。她先后担任江门村村委会主任及村党总支书记等职务。回村里任职后,杨宁全心全意为贫困群众纾困解难,带领村民在大苗山战贫困、拔穷根,种植高山特色优质水稻、水果、蔬菜、香菇、木耳、杉木等,帮助村民创建了“苗阿嫂”等知名品牌,建立“苗村倌”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等。为了带动村民发展产业,她甚至不惜偷偷把家人为她在融水县城买的一套婚房卖掉,将所得的30多万元用作产业启动资金。
十余年来,杨宁扎根苗寨,坚守初心,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用青春与汗水书写时代答卷。这些年,她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去年,杨宁被推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在她的带领下,江门村95户贫困户、327名贫困人口全部成功脱贫,202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8000多元。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杨宁的颁奖词是:连就连,连上书记结对子,莫看女娃年纪小,敢卖婚房种新田。连要牢,担子虽重娃敢挑,苗乡今年多喜事,紫了糯米撑荷包。牢又牢,党和乡亲我作桥,后有党员千千万,不怕弯多山又高。
正确评价人生价值,应基于个体对社会的贡献及其道德品质、精神风貌等多个维度。首先,从贡献的角度看,人生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个人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正面影响,即对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的贡献程度。杨宁放弃城市生活,回到家乡带领村民脱贫攻坚,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创立品牌、建立电商平台等举措,不仅直接帮助数百名贫困人口脱贫,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长远发展,这种贡献无疑是巨大的,体现了她的人生价值所在。
其次,从个人品德和精神风貌来看,杨宁身上展现出的无私奉献、勇于担当、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也是评价其人生价值的重要方面。她不顾个人得失,甚至卖掉了自己的婚房作为创业资金,这种牺牲精神和对初心的坚守,彰显了崇高的道德境界,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因此,正确评价杨宁的人生价值,不仅要看到她为社会做出的实质性贡献,还要认识到她作为道德模范和社会进步推动者的角色,其价值不仅体现在物质成果上,更体现在精神激励和榜样示范作用上。
人生价值的实现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历史条件: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杨宁之所以能带领村民成功脱贫,既得益于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大环境,也受益于地方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帮助,这些构成了她实现人生价值的外部条件。
(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个人的意志、决心和行动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杨宁主动放弃城市优渥条件,选择回归乡村,凭借自身的智慧和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体现了强大的主观能动性。
(3)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以及创新思维和方法,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杨宁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当地实际,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和电商模式,展现了知识与创新在实现人生价值中的重要作用。
(4)团队协作与社会支持:个人价值往往在集体中得以放大。杨宁的成功,离不开村民的信任与支持,以及团队的共同努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为她提供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
(5)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如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等,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向标。杨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复兴大业中,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综上所述,人生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个人与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以及内在品质与外在条件的统一。杨宁的事迹启示我们,只有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梦想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学习创新,团结协作,才能在服务社会、贡献国家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2.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4. 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6.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8.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这些基本原则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内容。
2015年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时的讲话时指出:“要学会做人的准则,就要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热爱生活,懂得感恩,与人为善,明礼诚信,争当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模范。”
2.如何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华传统美德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深刻且丰富的道德理念,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结晶。其基本精神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理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利益至上,强调责任与奉献: 中华传统美德高度重视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认为个人应将自身利益置于整体之下,展现出强烈的责任感与无私奉献精神。这一精神体现在“克己奉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观念中,鼓励人们为了大局牺牲小我,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2)仁爱与和谐: “仁爱”作为核心价值,主张以爱心待人,强调家庭内部的孝悌之情以及社会上的相互关爱。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爱护幼小,这种仁爱情感的拓展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形成了“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人文情怀。
(3)谦逊与礼让: 中国自古被誉为礼仪之邦,谦虚、礼貌、礼让被视为人际交往的重要美德。通过“礼”来规范行为,通过“谦”来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对他人的尊重,追求“和而不同”的境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操。
(4)诚信与知恩图报: 诚信被视为立人之本,强调言行一致,信守承诺。同时,知恩图报的价值观教导人们铭记他人的好,时刻准备回报恩情,体现了社会的互帮互助和道德的质朴性。
(5)追求精神境界与理想人格: 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倡导通过内省、克己等方法不断提升自我,塑造理想的道德人格,达到“中和”的境界,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旨在将传统美德与现代社会价值观相结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使之在当代社会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具体策略包括:
(1)深入挖掘与现代阐释: 对传统美德的深刻内涵进行再发掘,结合当代社会的实际需求和伦理挑战,进行符合时代精神的解读。比如,将“仁爱”精神与现代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相结合,让传统美德在解决社会问题中发挥作用。
(2)融入教育体系: 在学校教育中加强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通过课程设置、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从小接触并理解传统美德,培养其成为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公民。同时,鼓励跨学科研究,探索传统美德与现代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融合,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3)文化创新与传播: 利用现代媒体和技术手段,如互联网、影视作品、动漫游戏等,创新性地传播传统美德故事和理念,使之更易于被公众接受和喜爱,尤其是吸引青少年群体的关注。例如,制作以传统美德为主题的动画片或微电影,让美德故事生动展现。
(4)社会实践与公民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开展以传统美德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设立“道德模范”评选、组织社区志愿服务等,通过具体行动践行美德,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同时,建立激励机制,表彰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传统美德的个人和集体,增强社会正能量。
(5)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将传统美德融入法治建设,既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又注重道德的引导力,形成德法并举的社会治理模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
通过上述措施,中华传统美德不仅得以传承,还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推动社会发展、提升国民素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
我国宪法中规定的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有:
1、公民的平等权。即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也包括了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即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
3、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国家保护。但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4、公民的人身自由。包括任何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等。
5、公民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赔偿权。即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6、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公民的雀派社会经济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物质保障,宪法对乎没公民享有的顷顷贺社会经济权利作了具体的规定。这些权利包括公民的劳动权、休息权,以及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和物质帮助权。
7、公民的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宪法规定了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接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8、其他方面的权利。宪法除对所有公民应普遍享有的权利和自由作出规定外,还对特定群体的公民,作了专门规定,给予特别保护。主要是指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以及华侨、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等。
中国科技发展立足于自立自强的坚实基点之上,让我们不惧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没有攻克不了的技术难关。以北斗导航为例,本世纪初中国曾希望通过国际合作研发一套卫星导航系统,后来该合作项目陷入僵局,我们下定决心自建北斗导航。如今,北斗导航已成为技术先进、功能强大、世界一流的卫星导航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广泛应用,并赋能各行各业。2022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007亿元。
多年来,一次又一次重大科技成就的获取,为中国科技事业坚定了意志、锤炼了队伍、增强了自信。发展到今天,我们已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科技人力资源,有世界第二的研发经费投入总量,有世界第一的发明专利有效量。中国科技进步“卡不住”,中国经济发展“卡不住”。
请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怎样理解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改革创新不仅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应对全球挑战、把握历史机遇的迫切需求。从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历程,尤其是北斗导航系统的成功案例中,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到为何改革创新成为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面对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中国科技发展的自立自强战略凸显出其重要性。北斗导航系统的自主建设,是中国在遭遇国际合作受阻后,毅然选择自主研发道路的生动例证。这一过程不仅彰显了中国科技界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也体现了通过自我革新突破技术封锁、实现弯道超车的战略智慧。北斗的成功应用,不仅保障了国家安全,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还在全球卫星导航领域树立了中国品牌,证明了在关键技术领域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国际竞争加剧,传统发展模式面临瓶颈,依赖资源消耗和低成本劳动力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中国科技人力资源的规模优势、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以及发明专利的快速增长,都是通过不断深化改革、鼓励创新所取得的成果。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2022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产值突破5000亿元,正是改革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直接体现。
在全球化和技术快速迭代的今天,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指标。中国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仅在航天、通信、高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还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加速布局,力求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据制高点。这不仅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也为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每一次重大科技进步,都伴随着制度创新和社会结构的优化调整。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教育、医疗、环保等社会事业的进步,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北斗导航系统在交通、农业、灾害预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就是科技改变生活、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具体表现。
总之,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它不仅是解决当下发展难题的关键,也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选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稳步前进。在这个过程中,北斗导航等重大科技项目的成功,不仅展示了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也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进一步验证了在新时代背景下,改革创新对于推动国家发展、增进人类福祉的不可或缺性。
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如下
1、法治思维在不同问题和领域的运用包含了不同的四个层次。
一是认识和判断层面,即运用法治概念原则对社会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认识和初步判断层面。人们可以根据法律判断社会上的一些行为或现象是否合法,例如,喝酒和开车是非法行为。这种层次的法治思维是普通社会成员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具备的。
二是逻辑推理的层次,即型举早运用法治原则,规范分析判断问题,综合推理,得出结论和解决问题的层次。法律职业的思维大多处于这一层次。这种思维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个案的法律解决。
三是综合决策层面,在上述法律认知与判断、分析推理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衡量,做出符合法治的决策。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法治思维在这一层面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四是制度层面的建设,即在前三个层次思考的基卜雀础上进一步深化、抽象化,使通过法制建设或改革能够对更宏观的问题提出长远的解决方案。这是法治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高级领导干部应有的。因此,在检验法治思维能力时,应根据不同的对象和主体设置不同的标准。
2、法治文化的精神方面大概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
一是法治意识和观念的层面,这是最低最基本的层面。全社会成员都应当具备相应的法治意识、观念,才能够形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观念基础。对于普通公民而言,既要有权利意识,又要有自觉遵守法律的义务观念。
二是法治思维和理念的层面,表现在法治意识和观念上升到思维、理念的层面,对制度建构和具体实践起到更加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是法治的价值与态度层面,表现在人们的内心价值观和态度上对于法治的内在认同和尊崇,直至法治内化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答贺。这是法治文化的最高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