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现代教育原理》形考任务资料

形考任务一

一、名词解释
1.教育
【答案】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学
【答案】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或者说是研究教育特别是教师如何更科学的有效的培养人的科学。教育学是在人类的教育活动进行相当长的一段历史过程之后才逐渐出现的,先期仅仅是对教育经验的总结,随后才诞生具有初步体系的教育学。
3.教育科学
【答案】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学科构成的学科总称。
4.教育思想
【答案】泛指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是指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实践而形成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观点和看法。
5.教育规律
【答案】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以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或关系。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的深层次和本质联系的反映,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永恒性。
6.义务教育
【答案】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或者:(2006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中的定义)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7.学制
【答案】即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8.终身教育
【答案】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看,终身教育包括整个教育过程,教育的功能不再局限于按照某些预订的组织规划、需要和见解去训练未来社会的领袖,或想一劳永逸地培养一定规格的青年,而是要面向整个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时间也不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年龄而是向着个人终身方向的发展。
二、简答题
9.教育的本质特性是什么?
【答案】(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10.现代学制有哪些发展趋势?
【答案】(1)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2)重视早期教育。(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龄延长。(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三、论述题
11.试述终身教育思潮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
【答案】学校教育必须积极地适应终身教育的挑战。(1)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2)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目的和功能。(3)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4)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阶段和教育的组织。
12.试述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实质。
【答案】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特征包括:一是全体发展;二是全面发展;三是主动发展;四是和谐发展;五是充分的发展;六是可持续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其实质是一种导向思想——指导学校和教师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规律、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即要把主要精力用在课堂教学上,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在掌握大量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与个性,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理想目标具备坚实的基础。其次,素质教育的实施还要落实到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如教学、教育实践或实习、课外活动等,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统一,这样才能完成全面素质教育的任务。
形考任务二

一、不定项选择题
1.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   )。
【答案】 生理前提作用
2.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对教育产生的制约和影响,具体表现在(   )等各方面。
【答案】 教学内容; 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教学方法、教学设备
3.教育内容受如下哪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
【答案】 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社会文化本体
4.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具有(   )等规律。
【答案】 不平衡性; 顺序性; 阶段性
5.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答案】 政治经济制度
6.影响教育发展规模的因素主要有(   )。
【答案】 人口数量; 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
7.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
【答案】 不平衡性
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答案】 环境
9.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   )。
【答案】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 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10.心理学理论为我们认识人的发展及其规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是(   )。
【答案】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1.受教育权利是受(   )制约的。
【答案】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12.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多元的目标,其内容包括(   )。
【答案】 教师素质现代化; 教育内容现代化; 教育观念现代化; 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 教育管理现代化
13.人口增长率会影响到以下哪些教育因素(   )。
【答案】 教育质量; 教育结构; 教育发展规模
14.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
【答案】 个别差异性
15.教育产业作为其他非育人产业共同需要的上位产业、前提产业,决定了其在社会大系统中具有(   )的产业地位。
【答案】 先导性; 全局性; 基础性
16.赞科夫依据其一般发展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原则(   )。
【答案】 以理论知识为主导原则; 高难度原则; 高速度原则
17.人类历史上的狼孩事例,说明了(   )。
【答案】 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二、简答题
18.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及其规律
【答案】 (1)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由内因与外因构成的,共同推动人的身心发展;(2)顺序性;(3)阶段性;(4)不均衡性;(5)个别差异性。
19.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案】 (1)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2)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3)教育是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手段;(4)教育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础。
20.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答案】 (1)传递-保存文化功能;(2)传播-丰富文化功能;(3)选择-提升文化功能;(4)创造-更新文化功能.
三、论述题
21.如何理解教育优先发展是现代社会的普遍规律?
【答案】 所谓教育优先发展有两个内涵,其一是社会用于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超越于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而超前投入;其二是教育发展要先于或优于社会上其他行业和部门而先行发展。因此教育优先发展又可称为教育超前发展或教育先行。 教育优先发展在当今世界成为各国政府的战略决策并加以推行,其理论根据就在于从教育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定位,即教育的三性——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出发。
(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一系列要素和机制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的,但从根本上是由一代代人主体地位的上升、素质的提高来实现的。人力资源在社会发展中有着决定作用,这种决定性和教育本体功能向社会功能的转变,为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确认提供了理论基础。单一科技和经济的进步并不能导致社会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人的素质的提高是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也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一切先进的科技与文化、现实的生产力与非现实的生产力都是由人所创造的,教育产业是所有其他非育人产业共同需要的上位产业、前提产业,即基础性、全局性产业。由于人力资源在社会发展中有着决定作用,根据未来社会的需要,培养未来人,这就表现了教育对各行各业的先导作用。
(2)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呈现高速度的态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知识总量在激增,知识更新的周期在迅速递减,教育周期却不能因此而缩短。由于教育对国家和个人的重大作用,出现了教育时段向两端的延伸,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未来人的超前性。
由此可见,教育优先发展已是现代社会的普遍规律。
四、案例分析题
22.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舒尔茨被认为是教育经济学的创始人。他说: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源泉,其作用是远远超过被看作实际价值的建筑物、设施、库存物资等物力资本的。在谈到人力资源时说: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 舒尔茨根据其人力资本学说,对美国历年高等教育费的收益率进行了计算。结果是,美国1929年到1957年教育投资在增加国民收入中作出贡献的比率是33%。由此出发,请谈谈你对教育所担负的经济功能的看法。
【答案】(1)从辩证唯物主义者的立场以及辩证法的观点看,人在生产过程中是到关重要的,因此对人的教育投入就是对将来经济增长的最好投入。
(2)有人说:教育是生产力,这一点都过分,因为决定生产力高低的人的素质,即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产力的高低。
(3)教育投入与成效的周期是漫长的持续的。
(4)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水平的高低,即人力资源水平的高低,完全控制着经济水平的高低。
形考任务三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人的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其代表人物有(   )等。
【答案】 涂尔干; 孔德; 那托尔普
2.人本主义者所持的教育目的观是(   )。
【答案】 个人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 生活本位论; 文化本位论
3.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主要包括(   )。
【答案】 前言; 术语解释; 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 实施建议
4.规定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性质、总方向、总目标的是(   )。
【答案】 教育方针
5.课程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   )。
【答案】 学习年限; 时间分配; 课程设置; 培养目标
6.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从小学至高中设置了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   )。
【答案】 社区服务; 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 劳动与技术教育; 社会实践
7.1993年,美国政府在(   )中,确定了美国国家的八大教育目标。
【答案】 《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
8.学校教育内容的具体规范形式包括(   )。
【答案】 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 教科书
9.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递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它们是(   )。
【答案】 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认知; 学会生存; 学会做事
1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定领域内容包括(   )。
【答案】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研究性学习; 劳动与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
11.规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总的要求或共同标准的是(   )。
【答案】 教育目的
12.咨询与指导的主要内容有(   )。
【答案】 心理咨询与指导; 学习指导; 职业生涯指导; 休闲指导
13.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有(   )。
【答案】 咨询与指导; 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
14.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学说,认为每个人的智力都是如下多种智力的组合(   )。
【答案】 人际交往智力; 自我反省智力、自我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 视觉/空间关系、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 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
二、简答题
15.现代社会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案】 现代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开放性;(2)群众性;(3)多样性;(4)补偿性;(5)融合性。
16.简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
【答案】 (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4)倡导建构的学习;(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三、论述题
17.试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答案】 个人全面发展的涵义:(1)量的方面——智力和体力的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2)质的方面——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3)度的方向——个人智—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的本质和核心是:每个社会成员在智力和体力上都得到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和统一的发展。这一思想的本质特征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第一、全面发展的人的量的方面规定性—智力和体力的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多方面是指发展的广泛性和全面性,尽可能是指在考虑社会条件和个人自身发展的差异和可能性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的主观努力,尽可能地多方面地发展。
第二、全面发展人的质的方面规定性—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充分是指个人的智力和体力两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是对发展的深度和程度的要求和规定。
第三、全面发展的人的度的方面规定性—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
统一的含义包括两个要点:
第一,统一于个体;
第二,统一于物质生产的劳动过程中。
18.试述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育途径的重要作用。
【答案】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培养学生综合探究能力为目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感受生活、学以致用的体验性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不同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教育途径,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丰富生活体验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实践为取向的,其主要目的在于实践意识的养成,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在实践活动中的亲身体验。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过程。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获得各种感性认识,在感性认识不断丰富的过程中,实现理性认识的巩固和升华,学生通过走入社会情境,接触社会显示,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等方式,能够增长直接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第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综合实践活动是以体验为核心的活动,为学生打开了一条通往现实生活世界的通道。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倡导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加强了学生和社会的联系,使得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和寻求学习的动力,使学生的学习渠道和空间多样化,学习方式情趣化、生活化。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融入到完整的社会生活中,得到丰富的生活体验。
第三,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形成学生的服务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把获得社会实践知识、获得社会认识、掌握服务社会的本领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勇于担负社会责任的社会观念和服务社会的基本技能与方法,使学生在获得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同时,形成公民应具有的良好素质,从而实现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能力等领域的全面协调发展。
总之,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案例分析题
19.一位语文老师走进二年级一班的教室,准备给同学们上新教材《小山羊》这一课。他刚走上讲台,只听教室的窗外传来消防车的警笛声,同学们被这突如其来的警笛声吸引,呼啦离开各自的座位,趴在临街的窗户上,好奇地观看消防车,边看还不停地边议论。这位老师没有把小学生制止住,让他们回到各自座位上,认真学《小山羊》这一课。而是把消防车作为一种绝好的课程资源来加以利用,因势利导,让小同学们围绕着消防车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听说读写训练课。
请分析,该教师的做法是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答案】老师的做法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了研究性学习这个新的课改方针。
(1)课程标准只是对学生某一学习阶段的行为描述,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的,渴望而不可及的。
(2)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科书。
(3)研究性学习是针对接受性学习而言的。与传统的接受学习比起来,研究性学习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的研究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来获得知识、技能、情感的发展。本案例就是运用消防车这一实际场景,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4)教师通过消防车这一实际场景,因地制宜的,灵活生动的一改原来准备的教学计划,而是生动的。活泼的,在很难出现的实地场景中,运用学生的兴趣、好奇来激发学生的获取知识、回忆知识的教学模式,符合新教改的精神。
形考任务四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当代社会存在的基本教育形态是:(   )。
【答案】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这一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   )。
【答案】 无歧视原则; 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 儿童权益最佳原则;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3.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   )。
【答案】 安全的权利; 受教育的权利; 受尊重的权利
4.下列答案中哪些属于家庭教育的特点(   )。
【答案】针对性; 权威性; 终身性; 感染性
5.英国新学校模式推行的教育方式是(   )。
【答案】 活动中心; 社会中心; 儿童中心
6.教师专业结构的构成要素有:(   )。
【答案】 教师专业知识; 教师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精神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教师职业发展的特点是:(   )。
【答案】 教师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 教师职业职能的转变; 教师职业被认定为专业性职业; 教师的终身教育得以实施; 教会学习是教师职业的新的工作方式
8.道尔顿学校模式要求教师的工作坚持三项原则,即(   )。
【答案】 时间预算; 合作; 自由
二、名词解释
9.社会教育(狭义)
【答案】 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
10.教师教育与师范教育
【答案】 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师范教育是指按照教师的规范、标准培养训练教师的教育,主要是指教师的职前教育;教师教育则是统合了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两个概念的新概念。
11.教师职业专业化
【答案】所谓教师职业专业化是说:教师职业是专业性职业;要按照专业标准,使教师职业成为专业性职业;教师职业成为专业,需要一个过程。
三、简答题
12.三种教育力量整合的重要性有哪些?
【答案】 (1)三种教育力量的整合,有利于教育在时空上的相互衔接;(2)三种教育力量的整合,有利于整个教育方向上的高度一致;(3)三种教育力量的整合,有利于加强各种教育的互补作用。
13.提高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策略(或可能性)是什么?
【答案】 (1)提高教师职业对教育理论的依赖性;(2)延长教师培养年限,实现教师的终身学习;(3)严格教师的入职和解职标准,提高教师的专业自主性;(4)厉行严格的教师职业规范。
14.当代学生的时代特点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案】 (1)主体意识增强;(2)信息获取方式多样;(3)受多元文化冲击较大;(4)受同辈群体影响较大。
四、论述题
15.请你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教师教育的发展轨迹和变化特点。
【答案】 (1)职前教育由低向高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如中等师范教育已被高等师范教育所取代;(2)教师培养模式由封闭型向开放型发展,即综合大学培养教师已经成为潮流;(3)由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化,教师培养的职前、职后一体化已经达成共识。
16.结合实际,谈谈你是如何促进教师在业内获得发展的。
【答案】 (1)所谓教师职业专业化是说:教师职业是专业性职业;要按照专业标准,使教师职业成为专业性职业;教师职业成为专业,需要一个过程。但目前教师职业离专业标准还相差很远,还处于半专业状态,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努力。
(2)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师素质,这包括在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方面都得到提高,为此就必须提倡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进行业务进修,同时严格教师的入职和解职资格、厉行严格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
(3)就促进教师在业内获得发展来说,其影响因素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客观因素又包括系统外因素和系统内因素:前者是指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因素;后者是指学校内的因素(如果你是校长或教育行政人员,可以着重从教研活动、学校制度、教学条件等方面来谈此问题)。主观因素包括教职观、情感、教师知能和遭遇等(如果你是一名教师,可以着重从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看法、自己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等方面来谈此问题)。
五、案例分析题
17.2003年全国十杰教师朱兆林曾教过一个叫赵宁的学生。这个有着领袖能力的男生,曾经带着自己的足球队员偷偷翻过围网进场踢球;曾经为了保护小同学和人打架留下青紫的伤痕。他各科成绩倒数,却有一个威武的绰号——将军。将军十分喜爱军事,不论上什么课,赵宁都会借回答问题开始军事话题讲演。
一天,朱兆林刚进课堂,赵宁就又成了被告。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向朱兆林报告今天将军闯祸的经过。她听了一会儿,扬手让大家安静:同学们,我清楚了,他又‘挺身而出’了是吧?停顿了一下,朱兆林大声说:挺身而出才是合格的军人!也许未来共和国将军中就有赵宁的名字,他很可能是我们的骄傲!全班默然。从此,将军被提审的次数越来越少,他对朱老师发自内心地折服了。一次,他没完成作业,朱兆林批评了他。转天,一份诗经体的检查放在朱兆林的案头:呜呼悔矣,未完吾题。浩浩优化(指作业),所作无几。面对检查,羞愧至极。痛心疾首,满面流涕。呜呼惜矣,错失良机。心中悔恨,难以平息。高考已近,不思进取。恩师——
心碎,无颜见伊……敢望恩师,严加看管。下不为例,决不再犯!
朱兆林读着这份整整800字的检查,深受感动。课堂上,她浓墨重彩地评说了这份检查,全班同学听得痴迷。这个入学初成绩全年级倒数的学生,最后竟以550分的高考成绩考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大学,踏上了他跨向将军的人生之路。临行前,赵宁把他在国家级围棋赛上获得的奖品——一支金笔送给朱兆林作纪念。告别老师时,赵宁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他动情地说:朱老师,收下。您不是说我能当将军吗?等我得了军功章,再拿它换这支笔好不好?
结合上面的事例,请你谈谈对当代学生观的理解。
【答案】 (1)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教育的发展,人们的许多观念发生了变化,对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也随之改变。其中,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视学生为发展中的人、依法施教、重视教师的自我教育已经深入人心。    
(2)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指以人为基点、从人出发又向人复归的教育思想。教育首先要尊重人,尊重人的个体生命和个别需求,尊重人的精神世界,尊重人的个性和差异。赵宁虽然各科成绩倒数,但十分喜爱军事,这就是赵宁的个性。朱老师充分尊重赵宁的个性,并因势利导,这是他取得成功的奥妙所在。
(3)尊重学生,首先要做的是对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也就是对所谓差生和成绩优异的学生平等对待。在一般老师眼中,赵宁也许要被视为差生,但朱老师不但不歧视他,反而发现了他身上的闪光之点,以此为突破口,并加以鼓励。这无疑是符合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当代学生观的。
(4)为什么要尊重所谓的差生?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还不是成熟的个体,所以不能把一个学生暂时的状况看死。赵宁由各科成绩倒数到考入军事院校的过程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形考任务五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晏阳初在实施乡村教育中概括出的三大方式是(   )。
【答案】 家庭式; 学校式; 社会式
2.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   )。
【答案】 教育者; 教育手段; 受教育者; 教育内容
3.咨询与指导的主要形式有(   )。
【答案】 心理咨询与指导; 休闲指导; 职业生涯指导; 学习指导
4.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该话出自(   )。
【答案】 《学记》
5.未来的学校教育将呈现以下的特点:(   )。
【答案】 追求教育的终身化; 追求教育的国际化; 追求教育民主化的纵深发展; 追求教育的多样化
6.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   )。
【答案】 安全的权利; 受教育的权利; 生存的权利; 受尊重的权利
7.当代社会存在的基本教育形态是(   )。
【答案】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8.家庭教育的特点包括(   )。
【答案】 针对性; 感染性; 权威性; 先导性; 终身性
9.赞可夫依据其一般发展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原则(   )。
【答案】 掌握学科结构原则; 高难度原则; 高速度原则
10.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对教育产生的制约和影响,具体表现在(   )等方面。
【答案】 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教学内容; 教育目的; 教学方法、教学设备
二、名词解释
11.学校教育
【答案】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
12.义务教育
【答案】 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或者:(2006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中的定义)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13.研究性学习
【答案】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各种探索活动,获得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三、简答题
14.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表现有哪些?
【答案】 (1)受教育者是学校存在的主体。(2)受教育者及其活动是学校职能部门及其管理的中心。(3)受教育者是学校和教师评价的主体。(4)受教育者是教育任务完成的主体。(5)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制约着教师的教。(6)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有他们各自的独立性、选择性、需要性和创造性,有他们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主观能动性。
15.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教育的应对措施及改革趋势是什么?
【答案】 (1)追求教育民主化,发展全民教育;(2)实行主体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倡导学会关心,加强人文教育;(4)追求教育的终身化,构建学习化社会;(5)谋求教育的国际化,注重教育的本土化。
16.简述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答案】 (1)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 (2)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3)部分课程内容陈旧;(4)课程结构过于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了学生教育和社会实际;(5)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课程评价基本只重视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7)课程管理过于集中,使课程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等等。
17.简述教学的任务。
【答案】 (1)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2)建构学生个性化的多元智力结构;(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四、案例分析题
18.老师被起绰号茶煲 扇全班学生耳光
日前,从化太平中学初中一年级某班的同学,因有人将班主任老师花名为茶煲写进周记,而让班主任知晓自己花名被学生叫了个遍,班主任一怒之下先让40余名学生自掌嘴巴,其后这些学生又被该老师几乎逐个扇了耳光。
问题:从依法施教的理念以及师德两个角度分析该教师的行为。
【答案】老师被起绰号茶煲 扇全班学生耳光:
(1)依法施教的理念: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其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我国相关法律也规定了青少年儿童的如下权利:生存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安全权。
(2)师德:良好的师德首先表现在对学生的热爱上,然后有为人师表和教书育人。孩子还处于一切尚未定型的成长期,所以才需要教育。他们难免会犯错误,而犯错也应该成为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