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政策是(A)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C.集体利益D.社会利益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B)。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ABCD)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C.条件D.行为4、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BC)
1、学者罗伯特·达尔指出“公共政策”的意思与其字面意思相同,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答案:×
2、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与分配功能。()答案:√
3、“政策”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差别就体现在“公共”二字上。()答案:√
4、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
5、美国学者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种。()答案:√
6、公共政策科学在西方经历了创建、形成、自我批判反思和拓展新的研究
7、公共性是公共政策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答案:√
2.(B)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
3.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是学者(C)
A.托马斯·戴伊B.古德诺C.詹姆斯·E﹒安德森D.罗伯特·达尔
4.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A)
5.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D)
A.企业B.非官方决策者C.官方决策者D.核心主体
A.利益集团B.政治党派C.大众传媒D.思想库和公民
A.共同的利益和主张B.影响而非主导公共政策的制定
C.影响并主导公共政策的制定D.处于同一个组织之中
5.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AB)。
三、判断题1、利益集团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具有共同的利益和主张;二是影响而非主
2、司法机关是公共政策主体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其主要职责是制定法律和政策。()答案:×
3、行政机关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答案:√
4、在我国,司法权力机关的构成要素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答案:√
5、亚里士多德认为,公民的身份意味着参政的权利。()答案:√
6、利益集团是“位于公民个人和国家庞然大物之间的缓冲器”,是国家和社会的链接纽带。()答案:√
7、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都是积极的。()答案:×
8、非官方决策主体包括利益集团、政治党派、大众传媒、思想库和公民个人。
1.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就形成了(A)
2.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B)
A.史密斯B.西奥多·罗威C.威廉·邓恩D.德罗尔
4.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B)
A.公共政策客体B.目标群体C.思想库D.政策目标
1.美国公共政策学家西奥多·罗威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ABC)
4.对政策目标群体边界的界定一定要合乎(BCD)的要求。
5.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因素主要有(ABC)。
1、风险性问题是指在解决此问题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风险性,政策价值目标相互冲突,许多方面又都具有不可预测性,需冒很大的风险。()答案:√
2、实质性的问题是以公共问题为核心,并能快速地解决使之排除在政策议
3、象征性的问题是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存在争论的问题。()答案:×
4、社会问题的“复杂动态性”强调,人们为适应自身直觉与环境变迁而选择适应性策略策略的过程,是一种不断反馈与无限循环的过程。()答案:×
5、目标群体,就是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6、目标群体对于某项公共政策的态度选择有两种形式,一是接受,二是不接受。()答案:√
1.从系统论角度看,(A)可看做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不断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
A.公共政策B.公共政策主体C.公共政策客体D.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2.(B)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
A.公共政策主体B.公共政策环境C.公共政策客体D.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A.国际政策环境B.国内政策环境C.经济社会环境D.政治法律环境
5.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综合是指(A)
A.自然地理环境B.经济社会环境C.政治法律环境D.文化环境
A.传统习俗文化B.政治文化C.教育文化水平D.心理文化
4.政策环境与公共政策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是指(ABCD)
A.系统性B.互动性C.联动性与定向性D.复杂性和多样性E.稳定性与突发性
1、按照地域原则划分,一个国家的政策环境可简单划分为国内政策环境和
2、政策环境是政策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决定和制约着政策的特性和功能,居主导地位。()答案:√
3、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依赖和相互
4、公共政策一旦形成和实施,依然不会对环境产生反作用,从而导致环境的改善和重塑。()答案:×
5、政策环境直接决定一国政府公共管理的生态性、适应性和适度化。()答案:√
6、政治文化是指一个社区成员对政治的认知、情感和评价,可具体表现为其对政治的态度、信仰、价值观和政治参与的技能等。()答案:√
7、我国政治文化最基本的特征是集权型的政治文化。()答案:√
8、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近年来电子政务的发展。()答案:×
1、荷兰经济学家(D)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3、(C)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A、经济性工具B、自愿(自主)性工具C、强制性工具D、混合性工具
5、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达到的效果指的是(C)
1、麦克唐奈和艾莫尔根据政策工具所欲求的目标,将政策工具分为(ABCD)。
2、萨拉蒙认为第三部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是(ABCD)。
3、加拿大学者迈克尔·豪利特和M.拉米什根据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政府介入程度的大小将公共政策工具分为(BCD)
C、依赖家庭与社区这类政策工具来解决问题是不公正、不公平的
A.直接提供所要求的庞大机构规模,使其能够获得高度工作绩效所必需的资源、技巧和信息;
B.直接提供避免了间接提供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如讨论、谈判以及较高的信息需求
1、公共政策工具是在特定的政策环境下,政策主体选择的、用以影响政策客体、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和途径。()答案:√
2、政策工具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基本途径。()答案:√
3、政策工具是进行政府重塑的核心要点。()答案:√
4、志愿者组织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争议的自愿性工具。()答案:×
5、自愿性工具也叫指令性工具,它控制或者指导目标群体的行动。()答案:×
6、补贴是指由政府或由政府指令的个人、公司或组织给予其他个人、公司和组织的各种形式的财政转移。()答案:√
1、将公共政策分析称作“问题分析之学”的是学者(D)
3、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B)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
4、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A)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B、《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5、(B)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1、威廉.N.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为(BCD)。
3、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提出的推动社会问题加速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包括(ABCD)
4、政府认同社会问题并使其成为公共政策问题的条件(BC)
5、层次分析的技术可以帮助分析者分清楚的原因包括(ABC)
1、政策问题的论证可以分为一级论证、二级论证、多级论证和小论证。()答案:×
2、头脑风暴法是指基于一定数目的人员,尤其是相关的专家学者或利益当事者,从不同角度讨论相关的政策问题,在短时间内激发大量新构想的方法。()
3、公共政策问题来源于社会期望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差距。()答案:√
4、政策问题具有相互依存性、主观性、人为性和动态性。()答案:√
5、层级分析是一种澄清概念的技术,这些概念用来界定问题情境,并对其进行分类。()答案:×
6、类别分析是一种用于查明问题情境的可能原因的技术。答案:×
2、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是(C)
A.重视感性B.重视理性C.领导者的能力D.正确的政策问题
4、学习理论最典型的理论类型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坎贝尔的(A)
二、多项选择题1、政策方案规划的过程中的基本要素是(BD)
A.个人因素B.价值因素C.政治因素D.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冲突
4、魏墨和维宁认为政策备选方案的基本来源有(ABCD)
1、影响政策目标确定的主要因素有价值因素、法律因素和目标的多重性及
2、成本效益分析以货币价值作为测量标准,目的在于分析方案的经济价值。
3、过程理论认为政策设计是灵感而非汗水的产物,是发明与创新而非系统思考的过程。()答案:×
4、企业精神理论认为政策方案规划是一种考验、再考验与不断修正政策方案的调适过程,直到政策方案完全适应政治环境为止。()答案:×
5、学习理论强调政策规划者从政策环境中学习强化政策执行力的知识与技巧,以提高政策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技术可行性主要衡量政策或规划的具体产出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答案:√
2.政策执行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兴起是以1973年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写的(A)出版作为标志。
3.认为政策执行研究分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途径的是学者(B)
1.查尔斯·琼斯指出在政策执行的诸多行为活动中,以(ABC)三者最为重要。
C.实施D.准备2.政策执行的特征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分析(BC)
1、美国公共政策专家保罗·A·萨巴蒂尔指出政策执行研究有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研究途径。()答案:√
2、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被视为对某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答案:√
3、组织理论强调组织在政策执行中的地位,认为只有了解组织是怎样工作的,才能理解所要执行的政策以及它在执行中是如何被调整和塑造的。()答案:√
4、系统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答案:×
5、因果理论将政策看做一种假设,将政策执行看做引导人们到达目的地的地图,关心政策过程中的因果关系。()答案:√
6、府际政策执行沟通模式属于自上而下政策执行研究。()答案:×
2.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B)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
4.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时所遵循的客观尺度和准则是(C)
C.公共政策评估标准D.公共政策评估报告5.公共政策评估在本质上是一种(B)
A.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B.经济可持续发展
C.分配社会资源,维护社会公平D.保护环境与人的协调发展
2.美国的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认为大部分评估标准可以分为的类型包括(ABCD)
3.政策主体通过政策评估获得实施中的现行政策效果的信息后,必须对该项政策的去向作出判断和选择,大致的选择有(BCD)。
1、美国政治学家P·狄辛将人类社会追求的五种理性作为政策评估的标准:技术理性、经济理性、政治理性、法律理性和社会理性。()答案:×
2、政策效果是指公共政策实施对客体及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或效果。()答案:√
3、公共政策终止可能遇到的障碍有心理上的抵触、组织的持久性、反对势力的联盟、法律上的障碍和高昂的成本。()答案:√
4、政策影响是指目标群体和受益者所获得的货物、服务或其他各种资源。()
答案:×5、政策产出可以等同于政策效果。()答案:×
6、公共政策评估是一种有计划、按步骤进行的活动,但很难找到规律可循的系统过程。()答案:×
1.本特利和杜鲁门在分析美国政府过程中以利益集团为分析单位所使用的(B)奠定了现代意义上的利益分析法。
6.美国政治学家杜鲁门于1971年出版的(A)揭示了团体间的交互影响为政治活动的中心这一事实。
D.政府的主要职能通过改革交易费用制度来降低交易费用。
4.按照政府内容的合法、合理程度,我们可以将政府利益分为(BCD)
1、确定地方政府利益的合理范围的三大原则性标准:目的上的公益性;实现途径上公开化、制度化;内容上的合理性。()答案:√
2、公共利益具有主观性、客观性、独立性、稳定性、相对性和群体性等特点。()答案:×
3、利益是人们为了生存、享受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条件。()答案:√
4、政府公共管理的过程实际上是从利益选择到利益综合再到利益分配和利益落实这样一个动态过程。()答案:√
5、“高级赢利”思想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不仅要考察个别的微观利益,而且要考察整体的宏观利益,不仅要考虑短期利益,而且更要考虑长期利益。()答案:√
6、在马克思的分析框架中,产权理论和国家理论是两个基本的支柱,并由此说明经济增长和衰退的根源。()答案:×
文源:国家开放大学课程期末辅导资料,封面图源:国家开放大学课程封面。资料仅供备考复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