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一方不同意离婚能拖多久?对方不同意起诉几次才能离婚?
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一对夫妻都能携手走上人生的终点的,可能会出现夫妻感情破裂、小三出轨、婚外情等情况,这无疑对无措方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也就会导致一方想要离婚。下面就问法律小编为你整理了一方不同意离婚可以拖多久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2021一方不同意离婚能拖多久?
《民法典》对于久拖不离的婚姻案件已经有相应规定,第一次起诉不判离之后,双方分居满一年,一方再起诉离婚,应准予离婚,因此,一方不同意离婚顶多再拖一年。
在实践中,一方不同意离婚的,法院首先是要进行调解,法院判决法院经过调解后发现,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并无和好可能时,法院就可以作出准予当事人离婚的判决,但是一方不同意离婚第一次诉讼一般是不判决离婚的,不过《民法典》新规: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所以亦可以在判决之后6个月后再行起诉或分居一年起诉。
对方不同意起诉几次才能离婚?
在《民法典》生效后,第一次起诉离婚不判离的情况下可以分居一年再起诉,也就是起诉两次才能离婚。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
《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法释〔2020〕22号)第六十三条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符合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第三款规定应当准予离婚情形的,不应当因当事人有过错而判决不准离婚。
起诉离婚夫妻感情破裂的证据怎么收集?
本文梳理了不同情形应当提供相应的证据,具体如下: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1、保证书道歉书等,婚外情被曝光,一方情急之下写下的表示悔改的书面证据。
2、嫖娼被查处,警方的笔录。
3、单位查实职工的婚外情后,对其生活作风进行处理的材料。
4、双方来往的书信、短信、电子邮件、博客、日记、QQ聊天记录等,此类证据除书面证据外,短信、电子邮件、博客、QQ聊天记录等最好先做一个公证,再提交给法院为宜;条件不允许也应该尽量自己固定保存起来,手机短信可以连着手机一起用数码相机拍下来,电脑和网络资料可以截取全屏保存。
5、捉奸在床的证据,这类证据搜集难度大,可以采取拍照、录像取得,但是要注意不要侵犯隐私权。
6、人民法院对一方认定重婚的的法律文件。
7、夫妻双方就婚外情交涉的录音资料。
8、夫妻一方与第三者在公共场所出双入对、携手拥抱、进出房间等行为的录像或照片。
9、物管人员、邻居、街坊人员、亲朋好友等的证人证言。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1、实施暴力者的悔过书。
2、向妇联、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投诉及调解的证据。
3、遭受家庭暴力后的报警记录或询问笔录,及公安机关出具的伤检报告。
4、伤残鉴定。
5、家人、邻居等目击证人的证言。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1、亲属、朋友、邻居的证人证言。
2、所在单位、居委会、村委会对赌博、吸毒等行为的教育材料。
3、公安机关作出的处罚决定或劳动教养委员会作出的劳动教养决定书。
4、司法机关的有罪判决书。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1、分居后另行租房的租房协议,或房东的证明,其他同居人的证明。
2、当地居委会的证明。
3、所在小区物业管理处的证明。
4、亲朋好友、邻居的证人证言。
5、双方的书信往来、录音等证据。
6、分居期间一方在外地打工而办理的暂住证。
7、另外,如一方当事人提出曾在分居期间过夜,分居时效已经中断的主张,对此事实,其应当承担举证责任。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1、县以上医院出具的患有法律禁止结婚的疾病的诊断书。
2、患有精神病且无法治愈的医院证明。
3、草率结婚当事人自诉及有关知情人证言、婚后仍无感情的陈述。
4、一方因犯罪被判刑的判决书。
5、孩子非父亲亲生。
6、夫妻一方或双方是同性恋。
(六)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诉讼离婚的证据
1、公安机关对一方失踪的证明。
2、人民法院对一方失踪的判决书。
在无法证明存在上述情况,另一方坚持认为夫妻感情没有彻底破裂不同意离婚的情形下,法院一般会双方当事人一个机会去缓和双方的关系,在法律上表现为,起诉一方在判决不离婚后,没有新理由、新情况的,6个月可以再次提起离婚诉讼。
网站声明:本文“2021一方不同意离婚能拖多久?对方不同意起诉几次才能离婚?”资源信息来自互联网,以学习交流为目的,整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并提交问题、链接及权属信息,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